摘要:麻伊琳,曾经上海电视台的主持人,光鲜亮丽的形象,谁能想到现在会在生鲜仓库里边搬货边直播,把进口水果打包成箱寄给五湖四海的消费者。
她曾是上海台主持人,如今在仓库打包卖水果,独自带儿子单身生活
有些人的人生轨迹,总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麻伊琳,曾经上海电视台的主持人,光鲜亮丽的形象,谁能想到现在会在生鲜仓库里边搬货边直播,把进口水果打包成箱寄给五湖四海的消费者。
更何况,她身旁没有伴侣的陪伴,只有一个正在成长的儿子,还有她独自扛起生活的肩膀。
说不清是她主动选择了变化,还是生活把人推到了分岔口,但有一点显而易见:她没有停下来。
谁没在聚光灯下过青春?
谁没在夜深人静时,数着银行卡上的存款盘算明天的日子?
麻伊琳曾是那种从小就让人羡慕的女孩。
班级第一名,播音主持全国专业第一,大学没毕业就在电视台拿到正式主持岗位。
她的起点,比大多数人都高。
那时候的她,是生活节目的常驻主持,和搭档们配合默契,粉丝不少。
电视台的时代,主持人还算吃香,头顶镁光灯,手里握着话筒,面对镜头总能自信满满。
但世界转得很快。
互联网崛起,电视台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新一批更年轻的面孔不断冒出来,观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直播间、社交平台分割得七零八落。
麻伊琳身边的同行,有的转型,有的隐去,有的还在苦苦坚持。
她选择了新路。
有人说她转身太快,有人说她不甘心。
可她自己清楚,成了单亲妈妈以后,任何犹豫都是浪费时间。
婚姻曾经让她以为一切都圆满过。
丈夫是生意人,经济条件不错,婆媳关系也融洽。
孩子出生那几年,她确实拥有了一段外人眼里“理想人生”的小插曲。
但生活里那些细微的裂缝,总会在某个早晨突然扩大。
没有大风大浪,只有细水长流的消耗。
离婚后,她只带走了儿子和自己的全部责任。
关于这段婚姻,外界议论不少,但她很少回应。
谁都清楚,舞台上的人下台以后,更在乎的是能不能让饭碗稳稳地握在手里。
换了身份,麻伊琳也就换了活法。
她一开始做带货主播,主打美妆和时尚品类。
毕竟她之前的观众群体就是对此感兴趣的女性。
镜头前,她依然是那个气质在线、口才出众的伊琳。
可美妆领域竞争惨烈,流量红利早已被瓜分得差不多。
她没有背景资本,也没什么团队资源,很快发现单凭一腔热情根本不够用。
摸爬滚打一阵子,她瞄准了水果赛道。
上海的进口水果市场庞大,尤其江浙沪一带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
她就干脆把直播间搬到仓库,直接和果商谈合作。
每天凌晨在冷库里拆榴莲、切车厘子,直播间里粉丝们看得津津有味。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原本穿着职业装、踩着高跟鞋上镜的主持人,现在却能穿工装在仓库里打包、搬箱子。
可现实就是这样——你若还想要生活有点盼头,只有跟着时代和市场转。
她没觉得自己掉价,反倒说,职业本就没有高低之分,咱只要干得踏实,什么都能干出门道来。
看着伊琳在水果冷库里和工人们一起忙碌,直播间外其实有不少人暗暗佩服。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身份的落差,也不是所有人能把“女主持”这个标签撕下来,换成“带货主播”“水果摊主”“单亲母亲”。
这种身份的切换,背后是对自己不断的重塑和妥协。
但她没把自己关在过去的光环里。
甚至有一回说到,生活不是用来证明给谁看的,本质上就是一场你和自己的角力。
说到这里,其实麻伊琳的故事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生活的缩影。
明星和主持人变成带货主播,听起来戏剧化,可现实里,每个人都在为生活不断找出口。
不管是主动跳槽,还是被动转型,也许都逃不过大环境的裹挟。
只不过有人敢于踩进泥里,有人还在观望迟疑。
值得一提的是,麻伊琳没有把自媒体和带货当成唯一退路。
她还尝试拍短剧,在网络平台上演小角色。
甚至还创立了自己的女装品牌,从选料到打板一手包办。
她说,自己想做点能留下痕迹的事业,给儿子一个榜样,也能给自己多留一份底气。
这样的心态,倒是和许多中年转型者一样,既有些不得已,也有些不服输。
如今的麻伊琳,或许不再站在舞台中央,但她活得真实、坦荡。
冷库的凌晨,直播间的热闹,孩子熟睡时的静谧,这些片段加在一起,才拼成了她现在的样子。
至于未来,她会不会再次翻盘,或者就这样扎根在水果批发市场?
谁知道呢,日子还长着呢。
来源:明明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