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张云飞:从一部片子看美丽中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2:34 1

摘要:进入新时代,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成功的密码,就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之际,十集电视专题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以下简称“讲读”)一经播出,即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进入新时代,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成功的密码,就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之际,十集电视专题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以下简称“讲读”)一经播出,即引起广泛关注。

讲读以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个坚持”为根据来谋篇布局,大家从中可以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的“真理深度”。

讲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破题和开局,突出“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以诗意般的语言展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创新逻辑。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彰显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厚人民情怀;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展示出中国的开放视野和博大胸怀,推动全球形成气候治理新范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讲读将美丽中国建设的点滴故事浓缩于一处,让观众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力度”。

曾几何时,“不见长安见尘雾”。党中央及时发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动员令,国务院系统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等大美中国景色,无不见证和印证着新时代中国创造的生态文明建设奇迹。每个中国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者,无数科研工作者为守护蓝天碧水默默奉献,王有德、牛玉琴、唐希明等来自基层一线的治沙英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内涵……

讲读聚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展示出中国搭建“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探索,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强度”。

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已经凝聚起广泛的思想共识,激励着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从修订环境保护法到编纂和审议生态环境法典,从环境保护执法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复杂问题,走上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之路。

除了主讲人讲述之外,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国际人士纷纷“出镜”,众多生态守护人“露脸”,用自身工作、亲身感受来讲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娓娓道来,扣人心弦。鲜活的案例、丰厚的哲理也昭示着,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锦绣中华必然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人民更幸福,美丽中国新图景终将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来源:人大国发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