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8日19时35分,农业农村部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成为舆论焦点:在全球经历2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国际粮价波动超30%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交出亮眼答卷。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幅4.2%,较年度目标高出0
2025年4月18日19时35分,农业农村部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成为舆论焦点:在全球经历20年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国际粮价波动超30%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交出亮眼答卷。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幅4.2%,较年度目标高出0.7个百分点,农业"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藏粮于技筑牢安全底线
春耕遥感监测系统传回的画面显示,黄淮海平原的麦田已泛起青色波浪。农业农村部最新通报指出,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较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至89.7%,智能水肥系统覆盖率达63%,夏粮产量预计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4亿吨高位。在山东德州,种粮大户王建国指着田间的物联网设备介绍:"墒情监测仪实时传回土壤数据,无人机植保效率提升5倍,今年每亩成本节省了150元。"这背后是中央财政千亿资金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全国累计建成12.3亿亩"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智慧农田,较2020年增长28%。
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印证战略定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2.5亿亩,大豆种植带北扩至北纬52度,国产小麦品种市场占有率较五年前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特别提及:"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成效超预期,耐盐碱小麦亩产突破400公斤,这相当于在盐碱地上种出了‘第二粮仓’。"
三产融合激活振兴动能
走进广东佛山的鳗鱼加工车间,液氮速冻生产线正将生鲜制品变成-196℃的锁鲜产品。"技术革新让出口单价提升22%,今年一季度订单排到了10月份。"企业负责人展示的报表,正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营收增长8.9%的微观注脚。更值得关注的是,农产品电商呈现"县域爆发"态势——1.2万亿元销售额中,60%来自中西部县域直播间,"村播"达人数量较去年同期激增47%。
新兴业态持续破圈。浙江安吉的竹林碳汇交易平台,让每公顷毛竹林年均产生3000元碳汇收益;云南普洱的区块链溯源系统,使咖啡豆出口价提升15%。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37个新晋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形成"生产+加工+科技+服务"的全产业链,带动23万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
增收渠道呈现结构性变革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升至45%的历史高位。在河南滑县,230个乡村"就业微工厂"让留守群体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与此同时,全国新认证绿色食品1.2万个,洛川苹果通过冷链体系降低9%损耗,带动果农增收过亿元。清明假期乡村旅游数据更具说服力:3天接待1.2亿人次,研学旅游、康养民宿等新业态贡献45%营收,印证着"绿水青山"的变现能力。
绿色革命重塑产业逻辑
在洞庭湖区,300万亩"稻虾共作"田既保障粮食安全,又创造亩均增收4000元的效益。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2%,相当于年替代化肥300万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司负责人透露:"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80万架,北斗导航播种精度达2厘米,这些数字背后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1.5个百分点的稳步提升。"
面对农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7%的压力,政策工具箱持续发力——350亿元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精准投向小农户,数字农业操作系统覆盖61%新型经营主体。当春耕图景从"面朝黄土"转向"数字赋能",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正以"稳中提质"的姿态,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战略后院。
来源:家昌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