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升级!以色列强硬,哈马斯回击,地区局势剑拔弩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0:28 2

摘要: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俄(后意加入)签《赛克斯-皮科协定》,巴勒斯坦先定国际控制,后归英国托管,相关内容还纳入《凡尔赛条约》。

当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已持续75年,是全球最久的国家间冲突

俄新社曾探讨两国对抗的起源、哈马斯升级冲突的原因及战争可能的后果。

要懂这场冲突,得从百年前的历史讲起,20世纪初,以色列尚未存在,犹太人散居多国,巴勒斯坦由土耳其统治。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俄(后意加入)签《赛克斯-皮科协定》,巴勒斯坦先定国际控制,后归英国托管,相关内容还纳入《凡尔赛条约》。

可英国做了两件矛盾的事:既承诺让巴勒斯坦独立,又通过《贝尔福宣言》批准建“犹太民族家园”,为冲突埋下隐患。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时,巴勒斯坦50万人口中仅5万犹太人,一战后大批犹太人移居,联合国数据显示十年间约10万犹太人抵达。

这引发巴勒斯坦人抵抗,20世纪20年代有三次严重冲突,某时期起义致220人死亡、530人受伤,30年代超23万合法移民涌入,到30年代末巴勒斯坦150万人口中犹太人占44万。

1933年纳粹掌权后,犹太移民更多,30年代中期冲突升级为大规模起义,约千人死亡。

二战时德国还利用阿犹矛盾破坏地区稳定,战后英国无力应对,将巴勒斯坦问题交联合国。

联合国最终将其领土分八部分,巴勒斯坦拒接决议,阿犹武装冲突再起,问题至今未决。

如今巴勒斯坦分约旦河西岸(巴民族权力机构管)和加沙地带(哈马斯管)。

哈马斯1980年代中期由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创建,最初属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俄认定为恐怖组织),早年与巴民族权力机构结盟后因分歧分裂。

以色列曾视哈马斯为巴解组织对手并提供帮助,可20世纪80-90年代,巴民族权力机构放弃恐怖主义签协议,哈马斯却拒绝,仍用恐怖手段对抗以色列。

如今国际社会对哈马斯态度分化:欧盟、美、以等列其为恐怖组织,俄、土、卡塔尔等不认定。

哈马斯一领导人称,某此袭击由少数指挥官决定,目的是劫人质换巴囚犯。

俄专家伊戈尔・谢苗诺夫斯基认为,哈马斯袭击还想让国际关注加沙民生、推动巴建国。

此前哈马斯领导人访俄见俄外长,普京也表态支持联合国决议,反对恐怖手段,主张建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国。

以色列对哈马斯袭击采取强硬回应,俄专家列昂尼德・楚卡诺夫认为这损害以地区地位,巴平民伤亡惨重,遭多数穆斯林领导人批评。

此前《亚伯拉罕协议》受质疑,巴林等倾向暂停与以合作,以沙谈判僵局,内塔尼亚胡内阁与阿方对话停滞。

卡塔尔则凸显调解作用,推动加沙停火与人质交换,以虽担忧卡影响力,却更愿卡介入而非伊朗。

专家还指出,冲突加剧以巴不信任,以加强西岸存在引发新担忧,且破坏美国建“中东北约”计划,加剧中东紧张,尤其是以伊对抗。

这场75年的冲突,牵扯历史、宗教、大国利益等多因素,以强硬回应陷人道与外交困境,哈马斯升级让平民受难,如此看来,需国际介入推动双方和谈,才能给中东带来真正和平。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