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核泄漏”这仨字一出来,谁心里不得咯噔一下,更有意思的是,这机组今年年初还犯过错,一批没经过分析的废液直接就排出去了。
2025年9月19日,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的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出了档不大不小的事儿,265千克重水漏了。
官方倒是挺淡定,说相关泵系已经关掉,泄漏没扩散到外面,周边辐射监测也正常。
但“核泄漏”这仨字一出来,谁心里不得咯噔一下,更有意思的是,这机组今年年初还犯过错,一批没经过分析的废液直接就排出去了。
本来以为核电站事故离生活很远,这么一看,它发生的频率可能比咱们想的要高不少。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说说这机组用的CANDU反应堆,这玩意儿是加拿大核电的经典款,属于第二代核反应堆,在国际上卖得还不错,它用的核燃料浓度低,还能不停堆换料,性价比确实说得过去。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CANDU反应堆有个绕不开的毛病,重水用量大,管路还特别复杂,这次的泄漏,大概率就是管路出了问题。
虽然它的外部安全设计能把泄漏控制在内部,不让外界受影响,可一年之内接连出两次状况,就不是单纯技术问题能解释的了。
我有点怀疑韩国核电的管理体系,是设备老化了没及时检修?还是操作人员流程上出了纰漏?早几年韩国就有核电站伪造安全检测数据的事儿,这次连续出事,很难不让人多想。
而且官方说“对外部影响为零”,公众心里难免犯嘀咕,毕竟这种事,信息不透明就容易滋生猜测。
不过好在现在全球都有核辐射监测网络,真要是大问题,想瞒也瞒不住,这点倒是能让人稍微放心点。
从这次事故,很容易联想到全球核电技术的发展,最早的第一代反应堆,比如切尔诺贝利那款,安全设计缺陷特别严重,冷战那会儿大家都狂热搞核能,事故其实不少,切尔诺贝利只是最严重的一个。
后来到了第二代,像CANDU反应堆和福岛用的沸水堆,安全性能好了不少,理论上能把事故规模控制住。
福岛核事故那么严重,主要是超强地震后,救援人员接连犯了致命错误,属于“人祸”。
现在欧美很多在用的核电站,还是第二代的,本来第三代反应堆是个好方向,它有个“非能动安全系统”,意思就是出了意外不用人操作,系统能自己启动,能避免福岛那样的问题。
咱们中国新建的核电站,大多用的就是第三代,像“华龙一号”在国外的项目也挺成功。
可欧美那边就麻烦了,他们早早就提出了第三代的概念,却因为工程能力跟不上,建设进度一拖再拖,也是挺无奈的。
至于第四代反应堆,听着挺厉害,说能从根本上消除泄漏风险,但问题是,不同的第四代设计差别太大,有的设计还被质疑存在新的安全隐患。
现在它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到底靠不靠谱,还得等时间来检验。
本来想盼着第四代能彻底解决安全问题,但现在看来,路还长得很。
为啥现在大家又开始重视核电了?说白了,是电力需求猛增,尤其是人工智能,像大语言模型这类技术,简直是“电老虎”。
有研究说再过十几年,它们耗的电可能赶上现在全球总用电量了,传统电力根本扛不住,这种情况下,不少国家都喊着要复兴核电。
美国特朗普政府甚至说要建一千个反应堆,听着挺唬人,可实际情况呢?美国现在建核电的本事不行了,新项目迟迟搞不定,只能重启老核电站。
这些老机组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懂核电技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安全隐患真不小。
更让人头疼的是,特朗普还搞反清洁能源的政策,把核电和清洁能源弄成了对立面,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韩国这边也没好到哪儿去,核电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右翼政党支持核电,左翼政党力推清洁能源,两边吵来吵去。
之前还有政客借着这次核泄漏事故做文章,想影响政策走向,其实核电和清洁能源根本不是天敌,核电能提供稳定的电力,正好能补上风电、光伏不稳定的短板。
比尔・盖茨就一直说,想实现碳中和,核电和清洁能源得一起发力,毫无疑问,未来核电肯定是电力系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韩国这次的事故提醒我们,不能只想着发展,安全问题必须放在第一位,第三代反应堆技术虽好,可建设和管理跟不上也白搭。
而且核电站能用好几十年,后期怎么保证安全,也是个得好好琢磨的事儿。
咱们不用谈核色变,但也不能对风险掉以轻心。
这次韩国事故没造成大影响,不用过度恐慌,可它给全球核电行业敲了个警钟,未来的核电,得在安全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才是最该琢磨的事儿。
来源:华夏趣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