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引骂战!收了西贝6000万的华与华,凭啥年赚3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2:40 1

摘要:2025年9月,西贝的预制菜彻底吵翻了天,尤其是儿童餐里那袋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家长们气得不行。

2025年9月,西贝的预制菜彻底吵翻了天,尤其是儿童餐里那袋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家长们气得不行。

更热闹的是,罗永浩在直播间直接吐槽华与华鼓动西贝的行为“扯淡”,还模仿华与华老板华杉的经典pose,双手抱胸、目视前方,这下“罗与罗”的梗就传开了。

结果华杉更直接,9月12号连发三条微博力挺西贝,两条都点名罗永浩是“网络黑嘴”,西贝的贾国龙也跟着在朋友圈骂街,这戏码比电视剧还精彩。

说实话,网友玩“x与x”的梗还挺有创意的。

脱口秀演员黑灯搞出“灯与灯”,说“超级专场就是超级好笑”;还有人把罗永浩、罗振宇、罗翔凑成“罗与罗与罗”,调侃“超级大嘴就是超级符号”。

本来就是大家图一乐的事,没想到华杉反应这么大,直接下场护着西贝。

后来我才明白,华杉这么护短不是没原因的。

西贝可是华与华实打实的“大金主”,从2013年就开始合作,华杉自己说过,这十年光从西贝那拿的咨询费就有6000万,下个十年还想赚一两个亿。

而且因为做了西贝的案子,华与华从之前没接触过餐饮业,直接变成了餐饮咨询圈的老大,一下子多了15个餐饮客户。

如此看来,华杉帮西贝说话,更像是在“保卫”自己的重要生意。

不过话说回来,罗永浩吐槽也不是没道理。

家长们信了西贝“把更好的留给孩子”的说法,才愿意花高价买儿童餐,结果发现食材是冻了两年的。

换谁谁不生气?华杉光指责罗永浩是“黑嘴”,却没正面回应家长的顾虑,这做法确实有点避重就轻了。

华与华和西贝的合作开头也挺戏剧性的,2013年贾国龙在飞机上看航空杂志,看到了华杉的广告,主动找上门谈合作。

贾国龙一开始说“我是定位理论信徒,你也是咱们就合作”,华杉直接说“我不是”。

本来以为这事黄了,结果贾国龙腾地站起来说“你嘴上说不是,其实你是,咱们得合作”。

老实讲,贾国龙这“霸道总裁式”的合作方式挺少见的,但现在看,俩人还真成了互相成就的搭档,西贝靠华与华改头换面,华与华靠西贝打开餐饮市场。

这些年,华与华几乎帮西贝改了个遍,尤其是儿童餐这块,简直是当成招牌来捧。

2025年1月西贝从“西北民间菜餐厅”改成“家庭欢聚餐厅”,目标很明确,就是盯着家里有孩子的家长。

华与华还搞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广告词,据说西贝儿童餐的见台率能到70%,一年能服务500万小朋友,五年下来服务了2亿多家庭。

本来这是个好路子,可没想到贾国龙的朋友早说过“你们儿童餐广告很好,但产品配不上口号”。

贾国龙当时还挺重视,专门成立儿童餐专项事业部,把食材升级成“贾国龙严选”,连西兰花都换成有机的。

本来以为这事就妥了,结果预制菜争议一出来,还是暴露了问题,那袋24个月保质期的西兰花,怎么看都跟“严选”不搭边。

搞不清的是,山姆这些超市也卖预制菜,大家也没这么大意见。

为啥西贝就栽了?我觉得关键是“坦诚”俩字。

家长愿意花高价给孩子买,是觉得能吃到新鲜的,结果西贝没说清楚是预制的,还卖那么贵。

华与华帮着打造“高端儿童餐”的形象,却没提醒西贝把食材情况说透,这营销就有点“飘”了,只重表面符号,没抓到底层的信任。

除了儿童餐,华与华还给西贝搞了不少“大动作”。

比如那个“I♥莜”的符号,2014年项目组还拿了100万奖金;把菜单从100多个菜减到44个,特色菜卖贵点,家常菜平价,大馒头改成小份的,显得性价比高。

西贝以前21块的大馒头没了,据说就是因为改了小份。

还有“全透明厨房”“沙漏计时上菜”,这些让西贝的形象更具体。

贾国龙也说过,华与华至少帮西贝多赚了1亿,却只收了600万,这么看确实值。

其实华与华不止靠西贝赚钱,咱们平时常接触的品牌,好多都是它的客户。

蜜雪冰城“你爱我我爱你”、小葵花妈妈课堂、东鹏特饮“累了困了喝东鹏”,还有华莱士、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这些品牌背后都有华与华的影子。

中国餐饮里门店过万的品牌,除了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基本都找过它。

这家公司赚钱的本事也真不小,他们不投标也不比稿,客户得主动上门,想见华杉得先签约,一年至少600万起。

2021年给一家厨具公司做咨询,3年收1800万;给一家护理企业做推广,第一年200万,第二年400万。

还卖课,《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课》9.9万一个人,一次招40人;公司年会的观众票1万一张,一年能卖288张。

全公司才180人,一年却能赚3亿,这赚钱效率是真高。

有人说华与华的广告“low”,没创意,翻来覆去就那套“超级符号+洗脑口号”。

华楠自己也承认,20年没换过招,却屡试不爽。

本来我也觉得有点土,但后来发现,它就是管用。

蜜雪冰城的歌一唱,谁都能记住;东鹏特饮的口号,困了累了就想起它。

广告不就是要让人记住吗?华与华抓住了这点,不管别人说“土”,能帮客户赚钱、自己也赚钱,这就是它的本事。

不过这次西贝的事,也给华与华提了个醒。

营销能把品牌捧起来,但产品跟不上,再牛的广告也没用。

消费者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符号,是实在的东西,预制菜可以卖,但得说清楚;价格高可以,但得值那个钱。

华与华要是还只盯着“超级符号”,不帮客户把产品和信任做好,以后可能就没那么多“大金主”愿意买单了。

说到底,华与华能一年狂赚3亿,是摸透了民企老板的需求,也抓准了下沉市场的传播规律。

但想一直赚下去,光靠“护金主”和“魔性广告”还不够。

毕竟市场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只有把营销和产品、诚信绑在一起,才能走得远。

来源:云娱云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