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删“升龙” 推广素材,蔡国强团队回应道歉,网友仍不买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1:36 1

摘要:可谁也没料到,这场“艺术”没换来称赞,倒把一个户外品牌卷进了风波里,从前期的预热海报和现场素材看,始祖鸟很可能是这个项目的赞助方。

9月19号晚上,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差不多5500米的地方,突然炸开了三幕烟花。

艺术家蔡国强搞的这个艺术项目叫“升龙”,现场视频里,山脊上的火药被点燃,烟花连起来像条动态的龙。

可谁也没料到,这场“艺术”没换来称赞,倒把一个户外品牌卷进了风波里,从前期的预热海报和现场素材看,始祖鸟很可能是这个项目的赞助方。

本来周末该安安静静的,结果这事一传到网上,立刻炸了锅,网友没叫它“升龙”,反倒给起了个更直白的名:“炸山”。

大家的火气来得特别快,蔡国强团队和始祖鸟没等风波平息,就赶紧删了所有相关的推广素材。

但网友早留了证据,打开始祖鸟的官方微博、小红书和抖音,留言区全是抵制的声音。

有人说“吃户外的饭,炸户外的山”,有人质疑“普通人放鞭炮都不让,凭啥能去喜马拉雅放烟花”,还有人直接否定品牌专业性,说“以后‘专业’俩字跟你没关系了”。

说实话,这些留言看着冲,但仔细想,核心其实就一个,大家在意的是高原生态,还有那种明显的“特权感”,高原上平时连车压草场都管得严,现在直接放烟花,换谁都会觉得不对劲。

大家吵得最凶的,其实是两个核心问题:烟花到底会不会破坏环境?办这个事的手续合不合规?媒体也跟着追问,@极目新闻找了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工作人员说项目是其他部门执行的,自己不清楚细节。

问到环保争议,就提了句“直播时说过用环保材料”,再问火药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只说要咨询纽约工作室,然后就挂了电话。

@新京报又找了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负责人说手续备过案,也合规,因为用的是环保材料,不用做环境评估,只要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就行。

后来主办方也发了环保说明,说烟花的彩色粉是可降解的,还通过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检测,符合国际标准,燃放等级也是最低的V级,噪音和光污染都小。

甚至说提前转移了牧民的牲畜,用盐砖引走了鼠兔,放完还会清理残留物、修复植被,但这些话没平了大家的气,反而更不满了。

我觉得问题不在材料本身,而在地点,喜马拉雅不是普通地方,生态有多脆弱大家都知道,就算材料环保,燃放过程中对当地动植物的惊扰、对土壤的影响,哪是一句“合规”就能说清的?

而且对比平时大家连放鞭炮都受限制的情况,这种“特殊待遇”很容易让人心生抵触,圈内人也在聊这事,有个叫“ceci”的业内人士说,始祖鸟这次的市场预算怕是花得有点离谱。

蔡国强的合作是按秒收费的,一秒就几十万,再加上去喜马拉雅直播、安排嘉宾的费用,没几千万根本拿不下来。

现在所有推广全删了,作为品牌人都替始祖鸟市场部捏汗,她还说这个“升龙”项目满是“老登味”,那种优越感和傲慢感,特别让人反感。

另一个圈内人也说,自己全程看着这事从刷屏到删帖,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其实看这事,很容易想起之前西贝的“2年保质期西兰花”事件,都是品牌想用“专业解释”说服公众,却没考虑大家的真实感受。

西贝说冷冻西兰花有营养,始祖鸟说烟花环保,可公众认的不是这些理论,是自己看到的常识。

就像奥运会放烟花是惯例,纪念亲人放“天梯”能让人共情,但在喜马拉雅放烟花,本身就和“保护生态”的共识对着干。

反过来想想,其他品牌是怎么做的?前段时间米其林轮胎官宣,要从2024年秋天到2025年春天,以卡车司机的名义在内蒙古阿尔山种两万棵树,帮着改善蒙古原羚的生存环境。

康师傅也在搞环保,用废旧水瓶做帽子、单肩包,2个瓶子做一顶帽子,60个能做一个拉杆箱,这些事没那么“轰动”,却实实在在贴合了大家对“环保”的期待。

始祖鸟作为户外品牌,本来该和自然站在一起,可这次偏偏选了“炸山”这种争议方式,还在出事后只删素材不正面回应。

说实话,这不是公关不到位,是没摸透消费者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重的是品牌的ESG理念,是实实在在的环保行动,不是花几千万搞的“艺术噱头”。

从西贝到始祖鸟,这些事其实在提醒所有品牌:别光顾着搞营销、追热度,得先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得站在公众的角度多琢磨琢磨。

毕竟,能留住消费者的,从来不是一时的轰动,而是长久的信任。

始祖鸟这次“炸”破的不只是周末的宁静,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对它的期待,想要补回来,怕是得用更多实际行动,而不是沉默。

来源:史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