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今日秋分,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1:29 1

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时间过得真快,今日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我们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天气已经开始凉爽,甚至晚上还有一些寒凉。看来进入秋分节气,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凉爽,我国大部地区都会逐渐进入气象学意义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时间过得真快,今日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我们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天气已经开始凉爽,甚至晚上还有一些寒凉。看来进入秋分节气,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凉爽,我国大部地区都会逐渐进入气象学意义的“秋季”。

在我国古代,人们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开始来划分四季,而秋季是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是初秋和深秋的“分水岭”。

秋分的“分”有着什么意思?

秋分除了平分秋季还有着三层含义:一是昼夜平分,这天太阳会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时长均为12小时,无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半球移动的转折点;二是寒暑平分,秋分位于秋季中间,将秋季分为前后各45天,此时夏季的余热逐渐消退,冬季的寒气开始侵袭,气候不冷不热,这天过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气温都会有明显的下降;三是阴阳平衡,秋分当天,夏季的“阳盛”逐渐消退,冬季的“阴盛”开始滋生,阴阳二气处于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中,秋分后,自然界的气机由“生发”转向“收敛”,万物开始成熟与凋零。

进入秋分,农事活动也迎来的重要节点。此时,稻谷、玉米、大豆等秋熟作物进入成熟期,农民需抢收抢晒,以防阴雨导致霉变。同时,冬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也要开始及时播种,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

在古代,秋分也曾是“祭月节”,由于此时进入农事中关键的“三秋时期”,古人会在秋分当天祭拜月亮,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丰收的向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发现秋分在农历八月的波动较大,并不是每年秋分都会遇上月亮“满月”,这就失去了祭月的意义,之后“祭月”的习俗逐渐固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不过,中秋节一般与秋分的日子相近,祭拜月亮都有着同样的意义。

然而,现如今秋分虽说没有了“祭月”的习俗,但还有着很多有趣的习俗,例如竖蛋、送秋牛、吃秋菜、放风筝、喝秋汤等。所谓“秋分到,蛋儿俏”,秋分竖蛋是标志性的习俗之一,距今有着4000年的历史,当时人们为了庆祝秋天的来临而举行竖蛋活动。据史料记载,秋分立蛋的传统与古代对天地阴阳平衡的认知息息相关,古人认为秋分这天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会达到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使得鸡蛋更易于竖立起来。当鸡蛋被成功竖起,就视为“事事顺利”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从科学角度来看,秋分这一天地球的地轴会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使得地球的引力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引力环境为竖蛋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让鸡蛋更容易保持平衡。

不是迷信!今日农历八月初二,秋分交节的日子,在这天农事活动不仅达到了关键的节点,自然界的阴阳两气、气候变化、昼夜时长还都会发生变化,人体也要跟随自然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秋分这天晚上,大家有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1、晚上不晚睡

进入秋分节气,虽说昼夜平衡,但过了这天,北半球白天变短、黑夜变长。此时已经不再适用夏季的“晚睡早起”,而是要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早起”。因为秋分时阴阳平衡,但之后阴气渐盛、阳气收敛,在《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说人体阳气白天主外,夜晚主内,夜晚阳气收敛入内,人才能安然入睡,养精蓄锐。而秋分后,夜晚阳气收敛的需求更强烈,如果此时仍像夏季一样晚睡,阳气就无法及时入里,从而导致损耗过度。

并且,秋分后,燥邪当令,最容易伤肺。而肺主一身之气,晚上早睡能让肺气得以舒展和滋养。如果睡太晚,导致肺阴受损,第二天就会出现口干咽燥、干咳不止等不适。在古人看来,秋季最要注意的就是防燥。而早睡是养阴润燥的重要方法,夜晚属阴,睡眠是最好的养阴方式,秋分后养成晚上早睡的习惯,可以顺势帮助人体滋阴润燥,为冬季储备能量。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后面再怎么补都事倍功半。

2、晚饭不吃太多

进入秋分,天气开始转凉,此时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晚饭不要吃太多。毕竟秋分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渐收,人体脾胃的阳气也会相对较弱。俗话说“脾主运化”,说的就是脾胃会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但秋分时脾胃的运化能力会下降,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运转速度变慢,如果此时晚饭吃太多,就会损伤肠胃,当脾胃受伤,消化吸收就会出问题,食物积滞在胃里,会让人感觉腹胀、腹痛,时间久了还会引发消化不良、胃痛等不适。

除此之外,进入秋分节气,夜晚气温会明显降低,人体为了保持体温,气血会更多地流向体表。这样一来,脾胃的气血供应就会相对减少,导致消化能力进一步减弱。如果晚饭吃太多,脾胃没有足够的气血来消化食物,食物就会在胃里停滞不化,产生“食积”。而食积会阻碍气机的运行,导致人体出现胸闷、嗳气、口臭等情况。

总之,进入秋分后,晚饭不能不吃,也不能吃太多,保持在“七分饱”即可。具体来说,就是吃到感觉肚子不饿了,但还能再吃一点的时候,就应该停下筷子。

老话说“燥胜则干”,秋分时节,燥气盛行,当燥气侵入人体,会使体内的津液减少,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得不到津液的滋润。而且,肺是人体最容易受到燥气侵袭的脏器,因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秋燥伤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到全身,就会出现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等不适,其中口渴便是最直接的表现。因此,秋分时节要多喝温开水,以此缓解燥气带来的不适。

但要注意,避免睡觉前喝太多的水。因为夜晚属阴,人体的阳气在夜间会逐渐收敛入里,脾胃的阳气也会相对较弱。如果睡前喝太多水,脾胃就需要额外消耗阳气来运化这些水分,这就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导致人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浅、多梦。而且,夜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肾脏对水液的调节功能也会减弱。如果睡前喝太多水,晚上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潴留。第二天早上起来,会出现眼睑浮肿、面部浮肿等情况。

当然,睡前口渴并不是不能喝水,而是少喝水。可以选择“小口慢饮”,让水分缓慢的进入身体,从而滋润口腔、咽喉等,从而缓解口渴的情况。

进入秋分节气,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夜晚凉意渐浓,可能不少人睡觉时还保留着夏季的习惯,喜欢露着肚子,觉得这样凉爽自在。但秋分后自然界阳气渐收,人体阳气也会随之向内收敛。而腹部是人体较为薄弱的部位,有许多重要的脏腑器官,如脾胃、肝肾等,故而得名“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因此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

当晚上睡觉时,人体的阳气会处于内敛状态,防御能力下降。如果此时露着肚子,寒气就会趁虚而入,直接侵袭腹部。当寒气凝滞,会使腹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进入秋分节气,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如果觉得这样闷热,那么可以只盖住肚子,防止着凉。

5、晚上不去河边闲逛

进入秋分节气,天气开始凉爽,一些人晚上吃完饭就会出门散散步,但要注意避免去河边闲逛。毕竟河边地势低洼,水汽蒸发较快,湿气较重,而人体阳气在秋分夜晚本就处于内敛的状态,如果此时在河边闲逛,湿气就会趁机侵入人体。当湿邪困阻脾胃,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而且,湿气还容易与寒气相融,形成寒湿之气,从而会进一步损伤人体的阳气,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其次,进入秋分后,夜晚来临得更快,往往天色很快就会暗下来。河边的环境复杂,有深浅不一的水域、湿滑的石头和泥泞的地面。在黑暗中,人的视线本身就受阻,很难看清周围的情况,稍有不慎就容易不小心滑倒、扭伤,甚至失足落水。因此,进入秋分节气,尽量避免去河边闲逛,可以选择在公园、街道边等地散步。

总结,今日秋分,晚上有啥说法?这天不仅是昼短夜长的起点,更是阴阳消长、寒暑变化的关键节点。今日八月初二秋分,晚上最不能做的4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经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