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缺货”这两个字,上一次在存储圈刷屏还是2021年的矿潮;谁料四年后,剧情比以太坊崩盘还刺激——海外原厂一纸“DDR4、LPDDR4X停产”通知,直接把行情从“白菜价”抬成“白菜芯”。2025年1-7月,DRAM价格指数狂飙47.7%,NAND也跟风涨9%。当
“缺货”这两个字,上一次在存储圈刷屏还是2021年的矿潮;谁料四年后,剧情比以太坊崩盘还刺激——海外原厂一纸“DDR4、LPDDR4X停产”通知,直接把行情从“白菜价”抬成“白菜芯”。2025年1-7月,DRAM价格指数狂飙47.7%,NAND也跟风涨9%。当终端厂商还在蒙圈“是不是黄牛又在搞事”,国产存储三剑客已经悄悄交出了半年报:兆易创新净利+11%,江波龙净利0.15亿“贴地飞行”,佰维存储干脆亏掉2.26亿。同样做存储,差距怎么就比SATA和NVMe还大?
海外大厂“掀桌”:DDR4说停就停,国产接得住吗?
4月,三星、SK海力士、美光几乎同一天把DDR4/LPDDR4X移出产能表,理由是“先进制程产能让路HBM”。翻译成人话:AI显卡吃相太凶,低端内存连边角料都算不上。于是,市场瞬间被抽走20%以上产能,渠道库存从“堆成山”变成“秒光盘”。“4月前4G DDR4模组145元没人要,6月涨到220元还限购,朋友圈天天刷屏‘今天再不下单,明天又涨10块’。”
兆易创新:账上躺91亿现金,却偏要“二次上市”
当同行还在愁原料,兆易创新已经用“技术+生态”双Buff把利润表刷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上半年营收41.5亿,净利5.75亿,毛利率稳稳40%+。秘诀?把中低端做出护城河,把高端提前布局成“预备队”。
1. 技术端:NOR Flash基本盘+DRAM第二曲线
2008年,兆易靠一颗SPI NOR Flash在“巨头吃剩的缝隙”里起家;17年后,38nm/24nm NAND全线量产,1-8Gb容量卡位利基市场,全球无晶圆Flash市占率悄悄冲到第一。MCU更夸张,110nm到22nm全制程覆盖,车规级GD32已悄悄塞进比亚迪、理想供应链。
2. 生态端:入股长鑫、押注3D堆叠
2020年战略入股长鑫存储,锁定国产DRAM产能;2024年砸钱北京青耘、光羽芯辰,把3D堆叠、定制化存储一次性打包。别人还在拼价格,兆易已经开始拼“朋友圈”。
3. 资本端:不缺钱,但偏要46.96亿港元“再融一次”
截至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91.28亿,有息负债率5.2%,比“现金奶牛”澜起还宽裕。赴港上市图啥?官方话术是“整合境外资源”,翻译过来:下一步瞄海外大客户,需要国际化“招牌”和“通道”。一句话,人家正在为出海造航母,而同行还在为房租发愁。
江波龙:营收101亿却只赚0.15亿,靠“算命式备货”续命
如果兆易是“别人家的孩子”,江波龙就是“偏科严重的体育生”——营收规模三家最大,上半年101.96亿,比兆易+佰维之和还多;净利却只有兆易的1/38。问题出在“模组”这门生意:买来晶圆、主控、PCB,封装成U盘、内存卡、SSD再出售,毛利率常年低于20%。更要命的是“囤货”魔咒:2024年78亿存货,一口气计提5.66亿减值,直接把利润干到脚踝。
怎么破?江波龙甩出两大新招:
1. TCM(技术合约制造)——把“赌行情”变成“订单式生产”
以往先买料再卖货,现在拉上台积电、长江存储、联想、惠普一起开“圆桌会议”,客户下多少,晶圆厂切多少,江波龙只做中间“包工头”,库存风险直接腰斩。
2. PTM(产品技术制造)——用“定制”抬溢价
客户要-40℃车规卡?给你加ECC、涂层、加密三件套;客户要RGB灯效SSD?给你安排16区可控ARGB。总之,把“大路货”做出细分溢价,毛利率就能从18%往25%爬。
当然,所有改革都需要钱。公司账上常年10亿现金,经营现金流连亏四年,只能启动港股IPO“续血”。好在境外品牌Lexar、Zilia贡献60%以上毛利,一旦融资到账,江波龙就能把“出海故事”继续讲下去。
佰维存储:亏损2.26亿却“佛系”押注先进封测
相比江波龙的“激进”,佰维更像“理工宅男”:营收不大,亏损不小,但一门心思扎进“存储+晶圆级先进封测”一体布局。简单说,别人卖“白菜”,它卖“切好花刀的白菜”。公司投建的广东封测基地,能把16层堆叠、3D TSV、Fan-out全做一遍,理论上可将模组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只是产线2026年才大规模投产,短期还得靠“熬”。
兆易创新:技术+生态+现金,走“全能学霸”路线,目标全球利基DRAM/NOR龙头;
江波龙:规模+模式+品牌,走“体育特长生”路线,用TCM/PTM把库存变订单,用境外品牌换溢价;
佰维存储:封测+定制,走“理工宅男”路线,赌先进封装能把模组做成“高阶”。
市场留给他们的窗口期并不长:据Yole预测,2026年全球利基型DRAM、NAND市场规模将超460亿美元,而国产市占率刚过10%。“海外大厂退出中低端”只是序章,真正的硬仗是HBM、QLC、车规、工规等高阶战场。谁能先把技术、产能、客户三位一体跑通,谁就能在下一场“涨价潮”里握有定价权,而不是再次沦为“搬运工”。
涨价潮终会褪去,裸泳者也要上岸
存储圈有句老话:“涨价时全员股神,降价时全员‘股东’。”2025年的这轮行情,让外界再次见识到半导体周期的残酷与诱惑。兆易创新能否借资本东风一举冲进国际一线?江波龙的TCM模式真能把库存降到安全线?佰维的先进封测又能否按时扭亏?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