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鸟类成功学会了一种新语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08:00 1

摘要:鸟类真的会这样学习其他物种的鸣叫吗?就像我们学习外国语言一样吗?或者,它们只能识别那些鸣叫中的某些特征?为了找到答案,马格拉思和他的同事汤姆·贝内特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校园内和马路对面的植物园里进行了实验。校园内有许多黑额矿吸蜜鸟,而植物园里却一只也没有;因此

▌珍妮弗·阿克曼 著 曾晨 译

鸟类真的会这样学习其他物种的鸣叫吗?就像我们学习外国语言一样吗?或者,它们只能识别那些鸣叫中的某些特征?为了找到答案,马格拉思和他的同事汤姆·贝内特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校园内和马路对面的植物园里进行了实验。校园内有许多黑额矿吸蜜鸟,而植物园里却一只也没有;因此,他们可以观察这两个区域的华丽细尾鹩莺,对它们的反应进行比较。当研究人员在校园内播放黑额矿吸蜜鸟的告警声时,华丽细尾鹩莺立刻逃到了隐蔽的地方。“然后,我们穿过马路来到植物园,看看这里会发生什么,”马格拉思说,“我们以为告警声会在这里起到同样的效果,因为它听起来非常可怖。”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植物园中的华丽细尾鹩莺没有任何反应。

尽管已有设想,马格拉思仍然对实验结果感到惊讶。他说:“在校园里,我只需推开门,对华丽细尾鹩莺播放黑额矿吸蜜鸟的告警声,它们立刻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迅速逃跑。而植物园距离这里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情况却截然相反。我确实非常吃惊。这意味着华丽细尾鹩莺不会对陌生的警报做出反应,直到它们能将警报和危险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学习新语言的过程。”

鸟类的反应取决于学习,而不是熟悉的声学结构。马格拉思说:“鸟类会自行决定关注哪一个物种的告警声,而该过程发生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尺度上。”他还表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这种灵活性是极其宝贵的。”个体随时都能接触到新的物种,比如新的捕食者或新的“警报员”。“识别多个物种的告警声就像理解多种外语一样。”

鸟类能把不熟悉的声音跟危险联系在一起吗,就像学会一个新的单词或短语一样?为了让野外的华丽细尾鹩莺将一种新的声音与威胁的存在联系起来,马格拉思设计了一个实验:向华丽细尾鹩莺抛出一架钟鹊或雀鹰造型的猛禽航模,同时播放一种陌生的声音;进行训练后,观察华丽细尾鹩莺能否单独对这一声音做出躲避的反应。

实验任务落到了马格拉思当时的学生,即杰西卡·麦克拉克伦和布拉尼·伊吉奇身上。伊吉奇带着猛禽航模躲在灌丛中等待,麦克拉克伦腰间挂着录音设备,在外观察。当华丽细尾鹩莺出现时,她会向伊吉奇发出信号,示意后者把猛禽航模扔出去,并同时放音。

然而,华丽细尾鹩莺是非常警惕的小鸟。伊吉奇回忆道:“我们要花几个小时等它们现身。当然,我扔出的航模并不总是沿直线滑行的,它有时会撞到树上。另外,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扔出猛禽来吓唬它们,它们也就变得越来越警惕。一段时间后,华丽细尾鹩莺都不到开阔的地方来了。我们从日出等到日落,有一次,我们等了8个小时才等来一只鹩莺;但机会转瞬即逝,我们又失败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是很难实现的,绝对算得上我做过的最糟糕的野外工作了。”

这项繁重的工作最终还是有了回报。伊吉奇和麦克拉克伦对10只华丽细尾鹩莺分别重复了8次猛禽航模和播放声音的训练;这些鹩莺在两天内就掌握了新的“词汇”。在训练之前,华丽细尾鹩莺对这种陌生的声音毫无反应;现在,即便猛禽航模没有出现,它们听见声音也会立刻逃到隐蔽的地方。

野生鸟类成功地学会了一种新的语言。 (8)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