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日,重庆万盛一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等116路公交车时,遭遇司机拒载。据川观新闻报道,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回应称,116路公交车驾驶员拒载行为属实,此事性质恶劣,已开除驾驶员并约谈运营企业。
9月17日,重庆万盛一名拄着拐杖、背着背篓的老人等116路公交车时,遭遇司机拒载。据川观新闻报道,万盛经开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回应称,116路公交车驾驶员拒载行为属实,此事性质恶劣,已开除驾驶员并约谈运营企业。
公交车司机拒载背篓老人,刺痛了无数人的心。据报道,当时老人正拄拐等待公交车,看到老人不易,附近有市民专门给老人搬来凳子歇脚。谁承想公交车到站后,尽管老人口中喊着“等一下”,老人身旁一名大娘也帮忙叫喊,但公交车还是粗暴地“开溜”了。老人行动不便,还带着背篓,本就困难重重。公交车司机作为公共服务人员,且不说伸手帮助,最起码也应耐心等候,岂能无视乘客、踩油门驶离?是嫌老人动作迟缓、上车下车可能影响运营效率,还是嫌弃老人衣服有脏污、放置背篓会妨碍车内空间?无论何种原因,都不是“甩站”的理由。《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明确规定,客运驾驶员等从业人员在运营服务时,应当为老、弱、病、残、孕和携带婴幼儿的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不得随意上下客、滞站揽客、中途甩客、拒载和倒客。可见公交司机拒载背篓老人不仅违背人心,也违反了规则。
老人背着背篓出行,是川渝黔一带很常见的生活场景。小小背篓,既是不少老人出行随身携带的物品,更是很多老人卖菜、卖瓜果赖以谋生的工具。与公交车拒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年来,川渝黔开通的“背篓专列”“背篓专线”广受好评。比如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主动对接背篓老人的乘车需求,沿线菜农经常背着背篓、挑着箩筐,装着蔬菜瓜果乘轨道列车前往市区售卖。为了方便菜农乘车,这趟“背篓专线”不仅在站台设置“背篓车厢”等引导标识,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协助老年菜农搬运背篓,并在广播新增方言报站。
一边是116路公交车的冰冷“甩站”,一边是“背篓专线”的温暖护持。同样是公共服务,巨大温差暴露出公交公司的日常管理漏洞。尽管涉事司机已被开除,但应该追问的是,116路公交车司机“甩站”,是偶发还是普遍存在?如果不是网友曝光和投诉,“甩站”问题还会潜藏多久?在日常运营服务中,公司对司机的职业规范和服务内容培训,是否流于形式?公共服务的温度,从来不是挂在嘴上说说、在车厢内贴个标语了事,而是需要从规章制度、运营管理、服务细节等每一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拒载“甩站”,甩掉的是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开除“甩站”司机,何尝不是为背篓老人群体权益撑腰。对老人出行多些耐心、多些设身处地的帮助,既是公共服务该有的温度,也是老龄化社会尊老爱老的必然要求。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