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届文华奖对奖项设置、申报渠道、评审条件等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就是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科学合理的举措,进一步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
作为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对于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本届文华奖对奖项设置、申报渠道、评审条件等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就是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科学合理的举措,进一步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介绍:一、积极优化了奖项设置。本届文华奖涵盖四个类别,分别是:文华剧目奖、文华节目奖、文华单项奖、文华评论奖,奖项总数量由上一届的30个增加到55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了15个文华节目奖,目的是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艺术特色、人才特点等开展多样化创作,促进大中小不同类型艺术创作生产协调发展。同时,还首次增设了文华评论奖,填补文艺评论领域奖项的空白。
二、适当拓宽了申报渠道。本届文华奖增加推荐主体。在原有申报渠道基础上,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有较大影响力的演出行业组织、演出院线、票务平台、演播平台也可以推荐作品参评,并鼓励地市级及以下和民营艺术机构作品参评,旨在让更多社会反响和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作品有机会脱颖而出。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共有63家申报主体,共推荐文华剧目奖参评作品145部,文华节目奖参评作品177个,文华评论奖参评作品106篇。
三、合理设置了评审条件。比如,为引导各地加强本土人创作人才培养,对“外请主创”作了限制性规定;为鼓励各地持续加强对作品的打磨提升,提倡“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从近5年拓宽至近10年。此外,还提高了演出场次要求,更加重视剧目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比值,鼓励作品开展常态化演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