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中资银行包揽前四名,工商银行以超37万亿资产领跑
9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中资银行包揽前四名,工商银行以超37万亿资产领跑,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跻身全球30强。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经历了古代萌芽、近代起步、现代变革与发展等阶段。唐朝时期,随着商业繁荣,出现了类似银行业务的“飞钱”,各州县驻京办“进奏院”也开展汇兑业务,还有柜坊负责保管财物,布庄也兼营存款等业务。宋朝经济发达,出现了交子铺,其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之一,此外还有钱庄和金银铺等,提供存款、贷款和兑换等服务,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银行业的雏形。
鸦片战争后,外商银行涌入中国,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设立分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商银行。1897年,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此后,户部银行(后改称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等相继设立。这一时期,中国自办银行多为官办或官商合办,资本力量薄弱,业务发展缓慢。
1924年,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后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另设中央银行,该银行在纸币发行、外汇管理等业务上逐渐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银行也有所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银行业体系,但同时面临着战乱、通货膨胀等问题,发展道路曲折。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设,拉开银行业改革开放序幕。随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恢复或独立,与中国工商银行构成四大专业银行。1987年,交通银行重新组建,成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此后多家股份制银行陆续成立。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成立。2004年起,国有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纷纷上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