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织女一针一线掇绣乡土新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9:26 1

摘要:9月19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统战部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固原市原州区的宁夏思含掇绣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探访“非遗+电商+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

9月19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统战部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固原市原州区的宁夏思含掇绣文化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探访“非遗+电商+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

从“炕头”到“心头”,宁夏掇绣产品成为市场“新宠”。掇绣又名墩绣、戳绣,是北方的特色绣种,也是非遗技艺。与其他传统刺绣相比,掇绣的绣法独特、绣线粗密,刺绣时绣针与布面垂直,像小鸡啄米,轻墩布面,因此掇绣厚重、鲜艳、饱满,立体感强。

走进思含掇绣工坊,只见各色丝线在绣娘指间翻飞,一幅幅图案渐次苏醒。36岁的掇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飞托布捏针,为绣娘点拨针法。“这批掇绣产品已经完工了,即将装箱发往上海和广州。”他笑着介绍,如今团队正将传统技艺与地域特色融合,创新推出“原州土豆”“原州西蓝花”“原州醒狮”等系列作品,让非遗不仅“绣”出乡土味道,也“绣”出时代新意。

10年前,刘飞在自家地下室搭起第一张绣架;如今,他把老手艺做成新标准,让非遗走进市场。真正的拐点来自电商——学完直播课程后,刘飞把镜头对准绣架,一边卖货一边授课,让每一次下单都成为一次“指尖非遗”的远程传习。

从银川大学毕业的邓晨辉是思含掇绣的“首席主播”。第一次上镜时,他紧张得把“掇绣”说成了“多袖”,现在却能一边飞针走线,一边把非遗故事讲成单口相声。邓晨辉说:“半年下来,我的直播间粉丝量从三位数冲到三十万,公司销售额翻了三番。”

在刘飞的带动下,掇绣工坊像一块磁石,把原本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吸引上绣架。44岁的孙萍就是其中之一。从最初连穿针都手抖的“家庭煮妇”,到如今针脚密不透风的“技术担当”,她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孙萍表示,现在她每月靠掇绣稳挣3000多元,钱包鼓了,腰杆也硬了,针尖上的线,绣出了她说话的分量,也绣出了她的天空。

高广娟是思含掇绣的另一位“掌门人”,也是刘飞的妻子,儿时的她常在母亲的怀抱里,看着长辈们坐在炕头用掇绣装点生活、打发时间,对这种承载着故土情感的传统刺绣技艺心怀眷恋。“伴随着‘手艺人’的灵巧织绣,憨态可掬的各类布偶、造型独特的花艺摆件、制作精美的掇绣包饰从‘指尖’到‘货架’,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高广娟说。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思含掇绣携多款国潮非遗单品,帽子等爆款系列产品亮相。一根丝线串起3600名“织女”的新生活,截至目前,思含掇绣累计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把非遗绣进了乡村振兴的“锦绣版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