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海澜之家发布一则公告,宣称计划赴香港发行H股以实现上市,这不是它第一次上市,早在2014年它就登陆了A股,现在市值已经超过300亿。
2025年9月,海澜之家发布一则公告,宣称计划赴香港发行H股以实现上市,这不是它第一次上市,早在2014年它就登陆了A股,现在市值已经超过300亿。
很多人对这个品牌的印象,多半来自那句“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广告,可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带着这家公司冲击新IPO的,是创始人周建平的一对儿女,周立宸和周晏齐。
说起海澜之家的由来,得从周建平说起,1960年,周建平诞生于江苏江阴,彼时家境欠佳,他年少便投身社会闯荡,机缘巧合之下,他踏入了纺织行业,自此开启别样征程。
干了多年,他攒下些资源,才有了后来的海澜集团。
“海澜”这俩字,是他想的,意思是“以海阔天空之博大,创波澜壮美之事业”,能看出当时他的野心。
真正让他决定做“男人的衣柜”,是一次去日本的考察,21世纪初那阵,日本服装业特别火,优衣库那种丰富品类、便宜价格,还有量贩式的购买方式,让他眼前一亮。
那时候国内男装还没这么清晰的定位,要么太贵,要么款式单一。
2002年9月,周建平归来便付诸行动,南京中山北路的街头,第一家海澜之家门店开业,“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招牌高悬,时光流转,它从街头小店成长为国民皆知的品牌。
海澜之家能做起来,靠的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它不自己建厂,也不囤太多货,就当供应商和门店之间的“中间人”。
加盟商只要交加盟费和货款,门店管理全归海澜之家管,卖不出去的衣服还能退给总部,不用承担风险。
这种模式在当时特别新鲜,供应商愿意合作,加盟商也敢开店,海澜之家就这么快速开了上千家店。
本来想说说广告有多魔性,后来发现更重要的是这广告背后品牌认知的建立。
2006年,印小天穿着彩虹条纹POLO衫,哼着“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广告一播,全国都知道了这个品牌。
后来杜淳接代言,绿袜子、背带裤的形象一出来,更是把“国民男装”的标签钉得死死的。
截至2013年末,海澜之家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年度盈利达14.7亿,次年借壳上市,市值峰值逼近450亿,凭借此佳绩,周建平荣膺国内服饰零售行业首富。
可企业大了,交班是早晚的事,周建平年纪渐长,就把目光放在了儿女身上,2020年11月,他辞了海澜之家和海澜集团的董事长,让儿子周立宸接了班。
周立宸出生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金融学专业,早年他曾就职于上海挚信资本,2012年回归海澜,先担任副总裁一职,逐步深入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
这种“先在外历练,再回自家企业”的路径,在民企二代里挺常见,能少走不少弯路。
周立宸的姐姐周晏齐,年长他五岁,早年负笈加拿大求学,后于新加坡星展银行任职,2014年,她毅然投身海澜之家,开启新的事业征程。
赶上公司上市,她的身价跟着涨,还当过“江苏女首富”,现在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露面,跟弟弟一起打理公司。
这对姐弟,就这么从父亲手里接过了300亿的家业,现在又要带着公司冲港股IPO,可谁也没想到,曾经满大街都是的海澜之家,慢慢遇到了麻烦。
有次跟朋友聊天,他说“好久没逛过海澜之家了,感觉那是我爸才会去的地方”。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从财报上就能看出来:2024年海澜之家营收209亿多,比前一年少了点;净利润21亿多,降得更明显;最头疼的是存货,快120亿了,比2020年多了六成还多,创了历史新高。
海澜之家说业绩下滑是因为“服装消费市场没回暖”,这话有道理,但不全对,这种把风险转出去的模式,初期好用,时间长了就显毛病了。
它不参与上游设计,把设计权交给供应商,供应商没什么市场数据反馈,也不想费劲创新,结果就是“一件衣服卖十年”。
隔壁ZARA、优衣库每周都上新,年轻人自然不愿意去海澜之家了,为了改变现状,海澜之家也做了不少尝试。
该企业动作频频,不仅推出女装品牌 OVV,打造潮流品牌“黑鲸”,还涉足街头、国风风格,营销层面,签下林更新、沈腾、张颂文等明星,种种举措似在全力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可实际效果呢?
从销量来看,好像没达到预期,可能还是没抓准年轻人的喜好。
无奈之下,它把目光投向了海外,2024年开始往东南亚、中亚这些地方开店,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2亿多,比前一年涨了不少,算是个小亮点,但想靠这个扭转局面,怕是还不够。
其实不止海澜之家,最近好多民企二代都在忙着IPO,就在海澜姐弟准备赴港上市的差不多时候,浙江有家做电驱动的企业卧龙电驱,也递交了招股书,想搞“A+H”上市。
这家公司是陈建成创的,现在由他女儿陈嫣妮打理,市值超700亿。
万辰集团主营零食业务,亦宣布赴港上市,其创始人王健坤之子王泽宁,年仅32岁便出任总经理,成为实际控制人,接手超300亿规模的零食生意,年轻有为令人瞩目。
今年6月,中策橡胶于上交所成功上市,此乃一桩备受瞩目的大事,其市值一度逼近500亿,成为杭州今年规模最大的IPO,在资本市场激起层层涟漪。
此公司由浙江老橡胶厂发展而来,如今由仇建平及其女儿仇菲掌管,这对父女齐心协力,合计持股份额几近百分之四十七点之多。
民企接班潮来临这些案例看下来,能明显感觉到,中国民企的“接班潮”真的来了,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里,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百强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现在都到了该交班的年纪。
可交班不是简单把职位给孩子就行,里面的门道多着呢,最典型的就是娃哈哈的宗馥莉,她接班第一年把营收拉回700亿,跟十年前差不多,可过程中遇到了员工辞职、家族争产的麻烦,走得并不顺。
新希望的刘畅说过一句话:“接班不是接职位,而是接使命”这句话说得特别对。
周立宸与周晏齐所承接的,远非仅海澜之家董事长及高管之职,他们肩负着重大责任,要让这个市值300亿的品牌存续下去,且蓬勃发展,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本来以为接班就是“坐享其成”,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要应对市场变化,要解决存货难题,还要带着公司开新局,比创业可能还难。
而海澜之家这对江苏姐弟的IPO之路,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