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女神”与毛泽东擦肩而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05:16 1

摘要:毛泽东一生共有4段婚姻(包括老家父母包办的与罗氏女的婚姻)。若说毛泽东心中的“第一女神”是谁,估计大部份朋友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杨开慧。其实非也。毛泽东遇到的第一女神另有其人。她是谁?她和毛泽东之间有怎样的感情纠葛,结果又怎样。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毛泽东一生共有4段婚姻(包括老家父母包办的与罗氏女的婚姻)。若说毛泽东心中的“第一女神”是谁,估计大部份朋友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杨开慧。其实非也。毛泽东遇到的第一女神另有其人。她是谁?她和毛泽东之间有怎样的感情纠葛,结果又怎样。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她叫陶斯咏(又名陶毅),1896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富商家庭,1916年考进长沙有名的女校——周南女中读书。由于长像漂亮又富有才情,再加上思想比较开放,与向警予、蔡畅并称为“周南三杰”。

陶斯咏照片

有一天,陶斯咏去书店购买湖南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先生写的《达化斋日记》。刚走进书店,看见一位青年学生正捧着这本书看得入神。便叫书店老板拿一本给她。老板说,这本书非常受欢迎。现已脱销,他店里就剩下仅有的一本了。书店老板一脸愠怒地望着青年学生,他早已对这个经常来书店蹭书看的年轻人感到不满,于是粗暴地将书夺过来,准备卖给陶斯咏。

虽被人这么无礼地对待,但青年学生很想买下这本书。可是他翻遍身上的口袋,都凑不齐买书的钱,只好无奈地走出书店。

青年毛泽东

陶斯咏如愿以偿地将书买下准备回家。就当她路过一个巷口的时候,看见刚才没钱买书的青年学生正站在那里跟一个小乞丐说着什么。她顿时起了好奇心。只见青年学生跟乞丐交谈几句后,就翻遍自己的口袋,把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送给了小乞丐。这种举动让陶斯咏突然对这个贫穷但富有同情心的青年学生充满了兴趣,于是她大方地将自己手里刚买的书送给青年学生,然后转身离去。

当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以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红色之风迅速吹遍全世界,中国也深受影响。湖南广大青年学生本着“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成立起新民学会。会员们在一起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讨论天下时事,组织举行游行示威等爱国活动。

新民学会迅速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前来加入。这天,新民学会正在组织开会。当陶斯咏进门的时候,突然看见坐在主持人位置写字记录的青年男子有些眼熟。刚好青年男子抬起头,认出了她就是那天送自己书的姑娘,陶斯咏也认出了他,两人相视一笑。陶斯咏赶快找地方坐下。此时大家正在讨论如何讨伐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张敬尧。这家伙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对民众实行残暴统治,民愤极大。这时候,青年男子突然站起来大声地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青年毛泽东

陶斯咏看着这个慷慨激昂的青年,对他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悄声问身边的向警予:“他是谁?这么厉害。”向警予答道:“你不认识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啊。”

陶斯咏这才想起来,两年前军阀混战,大批兵痞准备涌向长沙,从事烧杀抢掠活动。是毛泽东挺身而出,仅仅带着一百多名警察和学生在长沙城外巧设疑兵之计,挡住了三千多名兵痞的脚步,解除了长沙的一场危难。因此,毛泽东在湖南名声大噪。

看着心地善良又富有才华的毛泽东,陶斯咏心里爱情的花朵已经悄然绽放。她越来越想认识这个人。在会议结束后,陶斯咏在向警予的引荐下正式认识了毛泽东。通过聊天,才发现两个人原来是湘潭老乡,随后,两人经常互相写信交流革命理想,写着写着,两个人的心就渐渐走在一起。

但是,此时陶斯咏的家里是富商,毛泽东还只是一介到处讨生活的穷书生。虽说毛泽东的农村家里生活还可以。但是因不满父亲的思想和做派,毛泽东与父亲闹翻。父亲就断了他的经济供应。所以毛泽东经济很拮据,经常穿的衣着很旧破。因此陶斯咏的哥哥非常看不起跟自己妹妹交往的这位穷学生,硬生生地将一对有情人拆散。

离开了“第一女神”,毛泽东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一如既往地工作。不久,为组织爱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去了北京,住进恩师杨昌济家。在这里遇到了他生命中真正的“女神”——杨开慧。两个人都是进步青年,都信奉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共同的话语,话题永远聊不完,久而久之在两人之间逐渐擦出爱的火花。

杨开慧照片

然而,在长沙的陶斯咏依然记挂着以往的恋人,经常写信给毛泽东,希望能重归于好。但是毛泽东心中已经有了杨开慧,不愿再多寻烦恼。于是他在给陶斯咏的回信中明确地说:“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我要干大事,四海为家,不可能给你卿卿我我的生活,望你另寻佳偶”。收到信后,陶斯咏知道自己跟毛泽东已没有复合的希望,于是离开湖南,前去金陵女子大学读书。

毛泽东回到长沙后不久,很快与杨开慧结婚。婚后,毛泽东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爱国活动。他和好友何叔衡、彭璜等人,筹划组建“文学书社”,宣传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进步思想。

毛泽东与夫人杨开慧

但是,筹建“文学书社”需要大量的经费。毛、何几个“穷书生”东拼西凑才勉强凑出二十块大洋。即使杨开慧说服母亲将父亲的奠仪金全部拿了出来,也无济于事。这时候,陶斯咏知道了毛泽东筹建“文学书社”缺钱的事,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十块大洋。这个数目在当时远超于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了。

不仅如此,陶斯咏利用自己的关系网请来了湖南商会会长左学谦等人,使这位财神爷一次性向“文学书社”捐赠200块大洋,为毛泽东创办 “文学书社”解了燃眉之急。在“文学书社”开张那天,陶斯咏又请来了周南女校的校长、湖南省财政厅厅长,湖南教育厅厅长、湖南督军等官场人物来此站台,为“文学书社”带来大大的人脉。

常言说,事发多面。陶斯咏的行为给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带来了刺激,杨开慧渐渐知道有位长沙姑娘一直暗恋着自己的丈夫。虽说心底曾有过些许不适,但是她坚信毛泽东对她的忠贞。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相信润之终究不会背叛我,我也知道他和她没有发生更深一步的关系。我知道他的想法,我更加地了解他,我对他是信任的.....”

1921年7 月,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从沪返湘,路过南京时特意下车,登门看望给自己事业大力支持的这位好朋友。

青年毛泽东

自南京一别后,陶斯咏就专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在江南各地创办女子学校。呼吁大家挣脱封建枷锁,要为自己而活,自立于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女学生。在感情方面,“文学书社”的另一位发起人彭璜曾向陶斯咏表达过爱慕之情。但是,陶斯咏心里一直放不下毛泽东。于是拒绝了他的追求。

1931年底,陶斯咏体弱多病,最后带着忧伤和遗憾离开人世,年仅36岁。“第一女神”就此香消玉殒。此时的毛泽东正带着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一带为了新中国的明天而浴血奋战呢。

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