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秋分”,今日秋分,今年冬天会很冷吗?看农谚咋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8:58 1

摘要:“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是9月23日了,农历八月初二,这天太阳会到达黄经180度,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秋分节气。秋分的“分”有着四重含义,即平分秋季、平分阴阳、平分昼夜、平分寒暑。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南移,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的时段,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是9月23日了,农历八月初二,这天太阳会到达黄经180度,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秋分节气。秋分的“分”有着四重含义,即平分秋季、平分阴阳、平分昼夜、平分寒暑。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南移,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的时段,自然界阳气减收,阴气渐涨,气温下降速度开始加快,冬季的脚步渐近。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进入秋分节气,我国南北地区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天气特点以及农事安排。对于北方地区来说,进入秋分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普遍超过10℃,白天凉爽,夜间低温明显,并且随着冷空气不断南下,雨季已经基本结束,空气湿度明显降低,风力增大,很容易引发“秋燥”。此时玉米、大豆等作物需及时收割,并抢种菠菜、小葱、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进入秋分后,气温仍较高,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暑热消退趋势明显,进入“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阶段。此时,南方的中稻陆续成熟,需抢晴收割、晾晒,防止霉变,而晚稻处于抽穗扬花期,需要加强水肥管理,防御低温阴雨和“寒露风”。

老话说:“淤种秋分,沙种寒”,秋分后,并不是播种的时间越早越好,而是需要 根据土壤类型调整播种的时间。对于淤土(黏土)地来说,播种最好在秋分完成。因为淤土的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地温回升慢,播种过早容易导致种子霉烂或出苗不齐,而秋分时节气温适中、雨水开始减少,此时播种可充分利用淤土的后劲优势,为农作物提供稳定的水肥供应,确保苗齐苗壮。对于沙土地来说,可以推迟到寒露节气播种,毕竟到了寒露气温会进一步降低,沙土地虽说保水保肥性差,但能快速散热,此时播种可避免前期旺长,同时还能利用沙土的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根系发育。

今年的秋分不一般,属于“早秋分”。虽说秋分交节的阳历时间于每年9月22日至24日之间,但相较于较为固定的阳历时间,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会有着较大的波动。对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秋分,八月中。”可以看出秋分交节的正常时间会在农历八月的中旬。如果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上旬,就是“早秋分”;如果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下旬,则为“晚秋分”。今年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为八月初二,因此今年是一个“早秋分”。

老话说“早秋分凉风至,晚秋分暖风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上旬,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秋分期间的天气会比较凉爽,甚至还会刮起凉风,说明天气已经降温;相反,如果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下旬,那么这预示着秋分期间的天气会比较暖和,说明秋天的降温会比较慢,一般这与副热带高压的活跃有关。当然,农谚有着地域性、时间性,至于今年秋分天气是凉还是暖,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古人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很多观察天气的经验,就以这些经验来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势,以便更好的进行农耕生产。在民间有一句老话说:“冷不冷,就看秋分”,今日秋分,今年冬天会很冷吗?看农谚咋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出现了降温天气,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进入冬天后,天气会非常寒冷,甚至需要盖着三层被子才能取暖。不过,这里的“降三度”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温度,而是指相较于前几日有着明显的降温。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整日穿着厚重的衣服出门,还要担心受寒受冻的情况,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冬天寒冷的天气能带来不少的好处。首先,冬季寒冷能直接冻死土壤中或农作物残体上的害虫卵、幼虫,显著降低来年春季害虫的基数。而且,许多病原菌在低温下活性可以显著降低或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延缓病菌的扩散速度。例如蚜虫、红蜘蛛、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等常见病虫害在低温下存活率就会大幅下降,从而减少春季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冬季寒冷的天气会迫使农作物通过生理调整,如增加细胞液浓度、积累抗冻蛋白等方式提高抗寒性。这种“抗逆锻炼”能使农作物在春季遇到“倒春寒”天气时,可以更具韧性,减少春季冻害的损失。特别对于果树而言,寒冷的天气能促进花芽分化,增加果实中的糖分和香气物质积累。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当天下起了很大的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到了腊月寒冬的时候会有较多的降雪天气。

冬天遇上了降雪天气,那么说明天气会更加寒冷,所谓“瑞雪兆丰年”,但对于农民来说,冬天降雪却是一个好年景。因为雪的导热性差,当积雪覆盖在土壤表面能形成一层保温层,有效减少土壤热量向外散失。特别在寒冷的冬季,雪层可维持土壤相对稳定的温度,避免越冬作物的根系因低温受冻,有效减少“冻害”的发生。

并且,雪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氮元素,融化后渗入土壤,相当于为农作物施了一次天然氮肥。其次,雪融化后渗入土壤,还能补充土壤水分,缓解冬季干旱,对于越冬作物而言,充足的土壤水分就是春季返青生长的基础。尤其是当雪水渗入土壤,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以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从而促进农作物的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当天的天气很暖和,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的三九时期天气也会暖和,甚至穿着单薄的衣服就能抵御寒冷。但是要注意,“穿单衣”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只为突出“暖冬”的特点。

老话说“冷在三九”,三九是冬季“冬九九”中最为寒冷的一个时间段,如果此时天气不冷反而暖和,说明整个冬天都不会太冷,这种天气虽说会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舒适感,但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冬季,冬小麦、油菜、果树等越冬作物需要通过低温积累完成自然休眠,这一过程是养分向根部和茎基部转运的关键阶段。如果冬天暖和就会导致土壤温度偏高,农作物无法进入深度休眠,甚至持续生长,养分消耗大于积累,这被称为“假休眠”。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的太阳很大,阳光很足,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暖和,可为什么会说“人倍忙”呢?

在冬季温暖的条件下,原本应在冬季休眠或枯萎的杂草可能会继续生长或提前萌发,生长周期显著延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为杂草根系发达,吸收能力远超农作物。像稗草与水稻共生时,每平方米稗草可消耗氮素2.5-3.0克,相当于水稻需氮量的1/3,导致水稻分蘖减少、穗粒数下降。此外,杂草的蒸腾作用强,会加速土壤水分流失,冬季如果杂草的没有枯萎,来年就会与农作物争抢水分,而春季作物返青时最需要的就是水分,当本就不多的水分被杂草争抢,那么就会出现返青困难、春旱等情况。

因此,如果冬季暖和,那么就会导致杂草的存活率提高,来年春天农民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治理杂草,很容易耽误春季农事,所以就有了“暖冬人倍忙”的说法。

总结,今年冬天会很冷吗?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如果秋分交节当天的天气有着明显的降温,或者是降雨的天气,那么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寒冷,甚至冬季降雪也会比较多;反之,如果秋分当天的天气比较暖和,那么这预示着冬天会比较温暖,这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农作物的越冬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农民也会因此变得倍加忙碌。

今日秋分,我这里下起了雨,您那里天气如何?欢迎留言。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