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万融资落袋!TwinMind:前GoogleX科学家用AI帮人类记住一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9:47 1

摘要:前GoogleX的三个科学家,领头的是24岁就拿了AI天体物理学博士的DanielGeorge,最近搞出个叫TwinMind的AI应用,还刚拿到5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前GoogleX的三个科学家,领头的是24岁就拿了AI天体物理学博士的DanielGeorge,最近搞出个叫TwinMind的AI应用,还刚拿到5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说实话,现在AI圈子里新项目不少,但敢说要“颠覆人类记忆”的,这还是我近期见的最实在的一个它不搞花里胡哨的聊天,就想当人的“第二大脑”,帮着记日常、记会议、记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这轮融资的投资方挺有说头,StreamlinedVentures领投,红杉资本也掺了一脚,最牛的是StephenWolfram就是搞出WolframAlpha的那位计算科学大牛,居然给这个项目开了自己人生第一张投资支票。

老实讲,硅谷投资人眼刁得很,能让这种级别的人物“破天荒”投资,肯定不是看团队背景好看,而是TwinMind踩中了AI行业的一个大痛点。

本来想觉得“第二大脑”就是个噱头,后来发现人家的玩法真不一样,普通AI助手比如ChatGPT,每次跟它说话都像第一次见面,得重新讲背景。

但TwinMind是在手机后台悄悄跑的,你跟人聊天、开会上说的话,甚至随口蹦的灵感,它都能录下来。

更关键的是,这些东西全在你手机本地处理,录的音频转成文字后就立马删掉,不用传到云端。

如此看来,这团队是真懂现在人怕隐私泄露的心理,这步棋走得比很多只拼功能的AI聪明。

融资到位后,团队也没瞎折腾,还是保持着创业初期的状态,听说三个核心成员现在还住在湾区同一间房子里,过去一年半每周都干100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种劲头在现在的AI创业圈里不多见,很多团队拿到钱就开始扩招、搞排场,他们倒好,一门心思扑在优化产品上,单是为了让iOS后台能长时间运行,就花了六七个月用纯Swift重写系统,这点确实让人佩服。

George搞TwinMind,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真踩过坑,以前他在JPMorgan当副总裁,管应用AI这块,每天要开十几场会,记笔记记不过来,关键信息总漏。

无奈之下,他自己写了个小脚本,录会议音频、转成文字再塞进ChatGPT里,没想到用了一阵,ChatGPT居然慢慢懂了他的项目,甚至能帮着生成可用的代码就是这次经历,让他发现“AI没记忆,再厉害也白搭”。

很显然,现在的AI工具都有“失忆症”,你跟ChatGPT聊项目,今天聊完明天再问,它就忘了前一天说的细节。

你用Otter记会议,也只能记单次的,没法把几次会议的内容串起来,但人过日子、干工作,信息本来就是碎片化的,今天的想法跟昨天的会议有关,明天的决策又要靠上周的讨论TwinMind就是想把这些散碎的信息拼起来,做成每个人专属的知识图谱。

搞这个事,现在的技术也刚好跟上了,以前想让复杂AI模型在手机上跑,硬件根本撑不住,但现在苹果的A17Pro芯片,神经网络引擎每秒能处理几十万亿次操作,本地跑模型完全没问题。

更何况,现在大家对数据隐私越来越在意,各国也在出法规管AI数据,TwinMind这种本地处理的模式,刚好符合这个趋势。

不是我说,要是早个三年搞这个项目,就算想法再好,硬件和政策环境也不允许。

团队够硬核

这团队的底子,在AI圈里算是相当能打了,George24岁就博士毕业,还在拿过诺贝尔奖的LIGO团队待过,研究引力波里的AI应用。

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SunnyTang和MahiKarim,也都是前GoogleX的核心成员,一个管技术,一个当首席科学家。

说实话,能从GoogleX出来的人,技术能力不用怀疑,更别说他们还在GoogleX里待过好几个创新项目,知道怎么把想法落地成产品。

George自己说,GoogleX就像个“创业公司孵化器”,里面同时跑着三四十个类似创业的项目,在那待几年,相当于在好几个早期创业公司里摸爬滚打。

这种经历,让他们搞TwinMind时少走了很多弯路比如知道该怎么平衡功能和成本,怎么在苹果的“封闭系统”里找到后台运行的技巧,这些都不是光有技术就能搞定的,得有实战经验。

现在TwinMind已经有3万多用户了,一半多是职场人,还有学生和用它记生活的人,最有意思的是George的父亲,居然用它来写自传。

本来我以为这东西只能用来记工作,没想到还能帮老人留住人生回忆,这倒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不过话说回来,这产品也不是没挑战,比如苹果、谷歌要是哪天在自己的系统里加个类似功能,对他们就是个不小的冲击。

但目前来看,他们先占住了“个人记忆AI”这个细分赛道,只要后续能把用户体验做扎实,应该能走得稳。

总的来说,TwinMind这事儿,最打动人的不是570万融资,也不是团队的名校背景,而是它真的在解决一个普通人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记不住东西。

现在的AI太多都在追求“能说会道”,却忘了最基础的“帮人记住”,毫无疑问,George和他的团队找对了方向,至于能不能真的“颠覆人类记忆”,还得看后续产品迭代,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走在了很多AI团队的前面。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