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玥:“荧光绿”的青春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8:59 1

摘要:陈嘉玥,女,汉族,199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2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鄞州大队四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获评全省公安文化千名人才、宁波市青年岗位能手、宁波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陈嘉玥,女,汉族,199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2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鄞州大队四级警长。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获评全省公安文化千名人才、宁波市青年岗位能手、宁波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鄞州区路网密集、车流量大,校园周边“接送难”、早晚高峰“行路堵”交通安全等问题突出,既是民生痛点,更是治理难点。从穿上骑警服到成长为宁波首位女骑警队长,陈嘉玥就坚定一个信念:“交通管理必须让服务走在前面!”

陈嘉玥在智能宣教仓展开科普工作

陈嘉玥值守“阿拉护学岗”的第805天,暖心故事像往常一样发生,一个小女孩凑近来说:“小陈姐姐,明天我毕业啦,谢谢你一直在这里守护我们哟!”

2021年9月,陈嘉玥开始常态化参与护学勤务。一次,两位家长因停车琐事引起的矛盾让她触动很大,校门口上下学拥堵问题,怎么解决。

必须先找原因!陈嘉玥制定“蹲点计划”,每天清晨7点到岗,记录每辆送学车辆的行驶轨迹、停靠时长,一笔一画全标在地图上。

陈嘉玥在路口执勤

“主要症结就在这儿!”陈嘉玥终于发现,“7:00-7:45,5个小区的学生集中到校,私家车扎堆占道,主干道通行效率直接降了一半。”她立马想到如果能借助公共交通的力量,合理定制个性化站点,减少私家车的接送,拥堵是不是能缓解?

她当即决定找学校、公交公司和社区一起商量,开通一条能让学生直达学校的公交专线。可方案推进并不容易,公交公司担心线路上座率低,学校顾虑家长接受度,家长也质疑安全性和准点率。

陈嘉玥走进校园开展宣教活动

陈嘉玥没有因此打退堂鼓,她向200余户家庭发放调查问卷,把“希望在哪设站”、“什么时候到站”等建议一一记下,并对家长承诺:“专线开通首周,我们每天跟车跑,保证孩子能准时到校”。

2022年4月1日,首条公交“学知专线”正式开通。首班车出发时,陈嘉玥坐在车里,每到一个站点就掐表计时。当第一辆专线车稳稳停在校门口,孩子们笑着下了车——那一刻,所有的奔波都有了答案。

后来,在陈嘉玥推动下,又成功开通了3条“学知专线”。她还在校门口设立“阿拉护学岗”,由女骑警专项守护,推动学校落实“错峰放学”,发动家长成立“志愿护学队”,联合社区、医院推出“错时共享停车”,真正形成“交警+学校+家长+社区”的共治合力。如今,学校周边早高峰拥堵时长下降60%。

陈嘉玥组织工程车“盲区体验”活动

近几年,随着辖区多个工地开工,工程车流量大增,右转盲区事故频发,群众忧心忡忡。陈嘉玥立刻带队调整巡控计划,把工程车高频出行的时段定为重点巡控时段。

她不仅严厉查处违法,更主动走进工地与负责人沟通:“要从源头管起,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完善车辆安全装置。”

她总结执法经验,首创工程车右转弯“520”驾驶规范,把安全要领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并组织驾驶员培训。起初,一些老师傅表面应付,私下照样“凭经验开车”。陈嘉玥没有气馁,她利用休息时间,坐在工地边和驾驶员们拉家常,听他们倾诉奔波辛苦,逐步打开他们的心扉。

夏日炎炎,她身体力行帮他们检查盲区警示装置,汗水湿透警服也毫不懈怠。她还组织“盲区体验”活动,让驾驶员亲自站在盲区,感受“看不见”的危险。

陈嘉玥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真诚终能融化隔阂。一开始最不配合的老陈坦言,“看到你这么活泼开朗,我就想起自家女儿,以后肯定按规范来。”

老陈的一番话点亮了她的思路,必须把源头宣教延伸到更多人群。她开始精心设计“分众宣教”课程,为不同群体定制专属内容。

“阿拉女骑”队员合影

面对孩子,她是讲故事的“小陈姐姐”。至今,她已走进30余所学校,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80余场,被聘为省教育厅“科学进课堂”授课专家。

面对老人,她用方言讲案例,接地气、入人心。她带着案例图册走遍社区广场,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查公交、设紧急联系人。得知82岁的张奶奶常清早独自买菜,她多次上门陪伴,还送她一顶反光帽。

“平安不出事”,坚持源头宣教,陈嘉玥用生动可感的方式,持续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各类宣教活动300余场,覆盖3万余人次,切实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陈嘉玥在路口执勤

在晨曦微光的护学岗上,在川流不息的路口中央,在生动热烈的宣教课堂中,陈嘉玥以女性特有的温情与青年的担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播撒在街巷之间。

正如她常说的:“只要群众出行更安全、更顺畅,再苦再累都值得!”宁波的街巷里,那一抹“荧光绿”仍在默默书写——用初心与热爱,答好青春的每一份考卷。

来源:宁波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