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千万IP创科普】认识“慢粒”——被“精准导弹”制伏的血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8:56 4

摘要:“他才二十岁,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这句来自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台词,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电影中那些挣扎求生的病人,他们共同的身份,就是“慢粒”患者。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天价药背后的无奈与挣扎,但你可能并不了解,电影背后这个真正的‘主角’——慢性粒

“他才二十岁,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这句来自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台词,曾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电影中那些挣扎求生的病人,他们共同的身份,就是“慢粒”患者。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天价药背后的无奈与挣扎,但你可能并不了解,电影背后这个真正的‘主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它究竟是什么?真的如此可怕吗?今天,就让我们抛开电影的戏剧色彩,一起来了解关于“慢粒”的相关知识。

(图1:电影《我不是药神》海报)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它的治疗随着世界上第一个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的问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中的“格列宁”,其现实原型是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它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慢粒的历史。使“慢粒”从人们眼中难以治愈的“血癌”,变成了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甚至有可能停药的慢性疾病。有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慢粒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以后,平均寿命已经与同年龄组的普通健康人群相差无几。

正常人的骨髓是一个健康的造血工厂,它们每天都有条不紊地生产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当某种细胞发生癌变的时候,这种细胞就会变得非常厉害,就像电影里获得超能力的妖怪,不仅长生不老,而且破坏力极强。它会浸润到骨髓、外周血、脾脏、淋巴结等等,使患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甚至丧失。随之而来的就是贫血、感染、出血等等,有些患者在这过程中逐渐丧失生命力。

(图2:正常骨髓:有条不紊生产血细胞)

(图3:病态造血工厂)

我们今天所提及的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的特征性染色体,本质上为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又称费城染色体,产生的融合基因叫BCR-ABL融合基因。我们现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就是专门针对它的靶向药物。

(图4: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

医生是通过什么来怀疑和诊断慢粒的?当我们发现患者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而且是异常增高,但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大体正常,同时,患者的脾脏又异常肿大,甚至达到巨脾,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考虑慢粒的诊断。这个时候,我们要同时结合患者的外周血涂片和骨髓形态学,符合典型的表现。同时满足了费城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就可以百分之百的进行诊断。

(图5: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增高)

(图7:骨髓形态学提示慢粒骨髓象)

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主要的药物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一代的伊马替尼。二代的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氟马替尼。三代的有奥雷巴替尼和普纳替尼。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血液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里的具体情况包块患者的年龄、体能评分、并发症、药物的耐受性、经济情况、生育要求、依从性等等,患方对疾病充分认识,医生给与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给与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对治疗药物进行疗效评估?我们会建议患者在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后的三个月,第六个月,第十二个月,第十八个月以及任何时候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查,来进行专业的评估。我们通过这些时间节点中BCR-ABL融合基因定量是否达标,来决定患者是否继续应用当前的治疗药物或者更换治疗药物。

(图8:慢粒疗效评估简表)

回望电影《我不是药神》,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艺术的形式推动了社会对医药问题的关注,甚至间接促进了相关政策的改革。它是一块碑,铭记了那个时代的痛与善。而今天我们科普慢粒,是为了在这块碑旁,立起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绝望和挣扎,更是科学带来的理性之光与生命希望。我们告诉每一位新确诊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慢粒,已非绝症。它是一场需要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战,但你们手中,握有强大的武器。

电影里,程勇说:“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 而今天,我们可以无比肯定地说:是的,现在就已经更好了。 科学的进步,让活下去不再是一个奢望,而是一个可以被稳稳握在手中的现实。 (作者:李宝娟)

来源:渭南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