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段时间,蒙阴的山坳里,90后村支书孙国庆以田间地头为背景,在网络上跳起一段段带着泥土味的舞蹈,把家乡的蜜桃“跳”进了全国网友的视野。
这段时间,蒙阴的山坳里,90后村支书孙国庆以田间地头为背景,在网络上跳起一段段带着泥土味的舞蹈,把家乡的蜜桃“跳”进了全国网友的视野。
近日,沂水县举办的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发展培训班更显“另类”,不教种瓜种粮、防病治虫,教的却是DeepSeek应用、电商直播等数字营销课程。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之举,实则指向同一个趋势:沂蒙乡村振兴的“头雁”们,已经开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村支书”这一角色,以全新姿态努力“破圈”。
用“才艺比拼”吸引流量,让家乡农产品成为爆款,这种“土味营销”看似简单,实则精准击中了现代消费者的兴趣点——人们愿意为“有故事”的农产品买单。
在沂水县的培训课程中,村支书们学习的正是这种“新农技”:如何用短视频引流,如何借助AI工具优化销售,如何让农产品从“土特产”升级为“网红品牌”,这些技能,已经和种植技术、产业规划一样,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刚需”。
今天的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守村人”,更是“拓荒者”。如何让农业从“靠天吃饭”走向“靠智致富”,正是许多农村基层干部欠缺的那“一堂课”。
村支书若能像企业家一样思考,用互联网赋能农业,用品牌提升价值,就能让村集体经济真正“活起来”。
孙国庆们的“出圈”并非偶然,而是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的必然。今天的农村,比拼的不仅是资源禀赋,更是创新思维。谁能用新方法激活老产业,谁就能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领先。
有人或许会说:“村支书跳舞,是不是不务正业?”但现实是,在流量经济时代,“会吆喝”与“埋头干”同样重要。
正如网友评论:“这样的村支书,请多来一打!”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敢于打破常规、拥抱新事物的带头人。
无论是孙国庆的“土味营销”,还是沂水的数字营销培训,都传递出一个信号:乡村振兴不能只靠政策输血,更要靠创新造血。未来的村支书,不仅要会“治村”,更要会“营村”;不仅要懂农业,还要懂电商、懂品牌、懂流量。
“不会跳舞的村支书不是好主播”也许是一句戏言,但只有越来越多的村干部敢于“出圈”,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破圈”。
本网评论员 王众
来源:鲁南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