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千年古县“新治安宁”的历史期许,到“自然心安”的生动实践,新安聚焦“两高四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以人民为中心,让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王倩 石艺方
秦时置县,治善之邑。
时至金秋,行走新安,扑面而来的不只是叠翠流金的丰收景致,更有基层治理创新所涌动出的融融暖意。
从千年古县“新治安宁”的历史期许,到“自然心安”的生动实践,新安聚焦“两高四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方式创新,以人民为中心,让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跟上来。
在新安,其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核心实践在于构建了“三维联动”的治理体系:以严管厚爱锻造先锋队伍,以网格片区织密服务网络,以党支部领办激活共富引擎。
这一套贯穿县、乡、村三级的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体系正悄然改变着城乡面貌。
严管+厚爱 锻造乡村振兴铁军
位于新安县千年樱桃沟的五头镇马头村,曾面临传统小农经营分散、产业效益不高的困境,如今已蝶变为豫西樱桃产业的“领头雁”,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斩获全国“一村一品”樱桃示范村等多项荣誉。村内樱桃精深加工中心、电商直播基地、数字乡村平台一应俱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党支部带头干,群众齐心干,黄土也能结金果!”9月12日,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张韶东满怀信心地说道。面对樱桃产业提质增效现实需求,村党支部没有迟疑,带头领办合作社,推行“土地入股+资金整合+技术托管”模式,实行经营主体、土地承包人、村集体“721”分红模式,走出一条产业集中连片、利益共享的共富之路。
高效能治理,离不开过硬的党员队伍。
新安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严”字当头:近3年发展的新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3.5%,35岁以下的占56%,队伍结构越来越优、活力越来越足。
在好的基础条件上,新安县强化培训,3年举办培训班3600余场,培训近5万人次,流动党员纳管率96.38%,确保“离乡不离党”。
9月18日,汉关街道王沟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郭红伟正在更新着“党员积分榜”,无职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积分动态清晰明了。
“这方法实在!”老党员杨天恩笑着说,“我第二季度参加组织生活全勤得12分,成功调解了两起邻里树地纠纷又加了10分,不光用20分兑换了两袋洗衣粉,我更在意的是自己作为党员在发挥作用。”
这是新安县创新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安县在全县党员管理中,推行“1+10党员联户”和“党员积分管理”,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基本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志愿服务等日常表现,量化为具体分值,实现了党员管理由“粗放模糊”向“精准量化”转变,让党员表现有了“明白账”,党组织评价有了“硬标尺”,组织生活运行有了“新动能”,让党员服务群众有机制、有动力。
3年来,县级领导带头,900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并参与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基层治理工作,党员联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00多个,排查整改问题2708个,让成效看得见、能持久。
网格化+片区化 治理直抵末梢
“实施网格化管理以后,最大的变化是群众矛盾少了!”9月12日,新安县石寺镇石寺社区身着“石寺有爱 睦邻共治”马甲的陈江伟笑着说。
石寺社区位于石寺镇镇区,本地户、外来户、商户聚集,曾经邻里关系紧张、矛盾不断。
如今,石寺社区依托原24个村民小组,划分成5个网格,成立了9个党小组,专职网格员由村“两委”干部担任,兼职网格员由党小组长担任,还在老党员、热心群众、村民小组长中推选出64名“睦邻管家”,打造出一支“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睦邻管家+志愿者”的高效能治理队伍。
陈江伟是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员,也是社区的民调主任。他告诉记者:“自从社区划分网格、配齐‘睦邻管家’后,群众有啥难事,在群里喊一嘴就有人管!群众矛盾基本在网格内就地化解。”
石寺社区只是新安县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缩影。
新安县把全县311个村(社区)和开发区划分成1545个网格,其中城市社区网格152个、农村网格1341个、专属网格52个,实现了“全域覆盖,不留死角”。
光有格子还不行,关键得有人管事。
新安县推行“1+N”的力量配备模式:每个网格至少配1名专职网格员,再广泛吸纳党员、志愿者、乡贤、退役军人等N种力量当兼职网格员。
现在,全县活跃着4092名专职、兼职网格员,他们就像基层的“神经末梢”,感知着千家万户的冷暖。
网格重构,关键是重构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让群众从犄角旮旯里发现千奇百怪的基层问题,在第一时间把问题向党组织反映。
全县1545个网格,建立了1196个网格党组织,党建引领实现了全覆盖。
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到民心中。每个网格都有了“主心骨”,党员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发挥作用。
网格员里,党员是绝对主力,他们亮身份、亮职责,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样样都管。
新安县在村(社区)实施网格化治理有成效,乡镇一级的“片区化管理”更有特点。
以石寺镇为例:该镇依据村相连、产业相近等原则,将全镇20个村(社区)划分为6个片区,成立72个党小组,嵌入“积分银行”智慧模块,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新模式,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武装部部长等镇领导兼任片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由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或党员干部担任,片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每周参加镇党政联席会,实现上级要求精神“一插到底”,推动“强村带弱村、连片促发展”。
各片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第一片区种植烟叶700亩,配套建设烟炕和仓储车间;第四片区打造500亩中药材基地;第五片区发展农文旅融合;第六片区通过矿山修复落地辣椒种植项目……真正实现了“资源整合、联动共治”。
“片区化不仅让产业联动发展,更实现了跨区域治理,把矛盾真正化解在基层。”新安县委书记王智说。
新安县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立足“七岭两山一分川”的地形特点,以“集中连片”打破行政壁垒,编制《新安县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规划》,构建“一环一链三片区”发展格局。通过整合零散村庄资源,分批分类连片推进,在各镇每年选取不少于5个村连片建设基础上,县级每年确定4个镇不少于20个村作为集中连片示范区重点支持,推进跨区域交流合作和抱团发展,形成“山水汉关、多彩新安”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如今的新安,万千事务“一网”兜,党员就在家门口,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蹚出共富新路
怎么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安给出的答案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新安县聚焦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牵引力”,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突出支部引领、宣传培训、示范效应,积极构建村集体与农民群众之间新的经济联结纽带,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新安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0问》,出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章程(模板)》,先后组织200余名镇村干部到烟台市等先进地区集中观摩学习,开展专题宣讲22次,培训人数1660人。
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筛选产业基础好、班子战斗力强、干事劲头足的22个村(社区)先行先试;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党支部领办不是包办,是带着群众一起干,赚了钱大家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是新安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核心理念。
汉关街道大章社区利用社区闲置房屋购置缝纫机、直播设备,发动群众制作文创布包、香包等文创产品,党支部牵头注册“和美大章”品牌,搞起了“线下+线上”销售,3个月就卖了2000多件,收入8万多元。
北冶镇骆岭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荒山3000余亩,流转周边涧沟村、刘黄村、袁门村等5个村的荒山,建成5745亩中药材基地,成立了洛阳谦正药业公司,构建起育苗、加工、销售中药材全产业链。创新“6∶2∶2”党建富民分配机制,带动群众376户入股4271股,首年分红18.8万元。
目前,通过“现金+土地+农机+劳务”入股机制,新安县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入股”等多种模式。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支部更强了、产业更旺了、集体增收了、群众腰包更鼓了。
“这种组织方式既高效整合了零散土地和启动资金,更筑牢了信任基础,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分红的双赢目标。”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有效解决了“支部干、群众看”的困境,群众与村集体连心、连利、连责,风气愈发和谐。
黄河奔涌万象新。
新安以党建为针,穿起“治理”与“发展”两条线,全县24356名党员如面面旗帜飘扬,当每一个网格都成为服务窗口,当每一个合作社都成为共富平台,善治便水到渠成,共富也就不再遥远。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