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日,有个挺重要的助贷新规要正式施行,就是《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业内都叫它金规〔2025〕9号。不少人以为这是要把助贷行业一棍子打死,其实不是,它主要盯着“降成本、去隐性、强合规”这三件事,说白了就是让行
2025年10月1日,有个挺重要的助贷新规要正式施行,就是《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业内都叫它金规〔2025〕9号。不少人以为这是要把助贷行业一棍子打死,其实不是,它主要盯着“降成本、去隐性、强合规”这三件事,说白了就是让行业规矩点,同时也护着借钱的人。
新规的核心管控就三条,每条都挺实在,第一条是利率得透明,以前有些平台把利息拆成担保费、会员费,实际利率都超36%了,现在不行,所有费用都得算进年化利率,而且不能超24%。说实话,这对咱们消费者是好事,再也不用对着一堆fees搞不清实际要还多少了,但对靠隐性收费赚钱的平台来说,怕是得好好调整调整了。
第二条是合作要规范,平台只能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这些有牌照的机构合作,还得把合作方的资质、怎么合作的都说清楚。本来想这会不会让平台合作渠道变窄,后来发现其实是帮大家避坑,毕竟跟正规机构合作,资金安全才有谱。
第三条是服务次级客群得可持续,不是不让平台做这部分人的生意,而是让平台用更精细的运营、更省钱的技术来做。很显然,监管也怕一刀切后,这些人借不到正规钱,转而去碰民间借贷,那麻烦就更大了,民间借贷利率更高,还可能有暴力催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为啥要出这新规,看看行业现状就知道了。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助贷行业里在贷超500亿的平台才12家,两者加起来也就2万亿左右,还不到信用卡行业8.7万亿的四分之一。而且那些利率超24%的“24%+”业务,大多在腰尾部平台手里,对整个金融体系影响不算大,但问题不少,比如风控不行导致坏账多,还让消费者多花钱,所以新规算是对症下药。
提到“24%+”业务,说它是“小众麻烦户”一点不夸张,2024年这业务的在贷规模也就1800到2200亿,在整个助贷行业里占比不到11%,放到所有消费信贷里,更是连3%都不到。
但分布特别有意思,头部平台(在贷超千亿的)基本不怎么碰,这类业务占比还不到5%,就算做也是小额应急的;腰部平台(在贷50到500亿的)就靠它赚不少钱,占比15%到25%;小微平台(在贷50亿以下的)简直是依赖,占比能到30%甚至45%。老实讲,小微平台把宝都压在高息业务上,风险也太大了,一旦政策收紧,日子肯定不好过。
再看借这些钱的人,信用资质普遍弱,近六成有多次逾期记录,四分之一是没贷过款的“征信白户”,只有一成五征信好但收入不稳定。他们借的钱也不多,大多8000到1.5万,借三到六个月,用来交房租、看医生或者应急。可坏账率却高得吓人,行业平均12%到15%,有些小微平台甚至超20%,比信用卡行业和头部消金公司高太多了。如此看来,这业务本身就带着“高风险”的标签,新规盯着它也不奇怪。
面对新规,不同规模的平台打法完全不一样,有点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本质都是为了活下去。
头部平台财大气粗,走的是“技术+合作”的路子,他们先把利率算明白,建了专门的监控系统,每笔业务的年化利率都能实时看,确保不超24%;以前做的“24%+”业务,也会在六个月内慢慢降息、减免费用,避免用户投诉。合作上,只找资本充足率10%以上的大银行,能拿到更低的资金成本,还跟正规征信机构合作,风控做得更准。客群也分了类,能转到合规范围的就推低息贷,实在风险高的,先帮着做信用修复,等资质好了再服务。毫无疑问,头部平台这操作,既合规又能稳住用户,算是比较稳妥的。
腰部平台没那么多资源,就盯着“区域+风险共担”,他们先把利率超28%的业务降下来,三个月内降到24%以下;利率在24%到28%的,就延长还款时间,让用户压力小点。合作上不搞全国撒网,专门跟地方银行合作,做针对当地的贷款,比如给长三角小微企业主的周转贷、珠三角蓝领的薪资贷,还跟银行约定一起承担坏账,自己扛20%到30%,换更低的资金成本。借款额度也往下降,平均到8000以下,分散风险。并非明智之举,腰部平台这招算是“精准发力”,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机会。
尾部平台最惨,只能“收缩+抱团”,先停了新增的“24%+”业务,专心收那些逾期超20%的欠款,跟用户商量着改还款计划,尽量不打官司。然后几个小微平台凑一起,加入“助贷行业联盟”,一起对接消金公司拿授信,降低资金成本。有些甚至不自己放贷了,转而给银行、消金公司做技术服务,赚点服务费。无奈之下,尾部平台只能通过抱团和转型求生存,毕竟单打独斗太难了。
其实助贷新规不是要干掉“24%+”业务,而是逼着行业从“靠高息赚钱”转向“靠合规和服务赚钱”。未来几年,头部平台会越来越强,技术会成核心竞争力,对用户的服务也会更精细。监管说不定还会给平台留整改时间,甚至根据经济情况调整利率上限,同时管好民间借贷,不让大家没正规渠道借钱。对咱们来说,以后借钱会更透明、更安全;对平台来说,只有守住合规底线,把风控和服务做好,才能长久活下去。
来源:点尘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