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民俗文化的守护者:司国庆与他的大别山风情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7:05 1

摘要:一万多件老物件、四百多首民歌、两千多条谜语——这位80后传承人用二十年时间,守护着大别山地区的文化记忆。在宿松县文化馆最近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松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司国庆的表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却有

一万多件老物件、四百多首民歌、两千多条谜语——这位80后传承人用二十年时间,守护着大别山地区的文化记忆。
在宿松县文化馆最近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松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司国庆的表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年轻人,却有着超过二十年的民俗文化收集与保护经历。
从17岁开始,司国庆就踏上了搜集、整理和保护宿松及大别山地区民俗文化的征程。


少年初心,与文化结缘
司国庆的名字与国庆节息息相关。1983年10月1日,他在宿松县人民医院出生,当时街头红旗招展、锣鼓不绝,母亲便为他取名“国庆”。
小时候的司国庆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往,却对外婆、奶奶家的农村生活充满兴趣。那些邻家婆婆、奶奶讲的农家小故事和唱的儿歌童谣,在他心中种下了民俗文化的种子。
1995年,12岁的司国庆从邻居孩子那里得到一枚清朝嘉庆年间的古钱币,这是他收藏生涯的起点。他对这些充满历史痕迹的物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三年后,15岁的司国庆在外婆家第一次见到8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他用破旧相机记录下这些老人,开始收藏小脚鞋。他意识到,随着这些老人的逝去,一种民俗文化也可能消失。


艰辛收集,二十年不辍
司国庆的收集之路并不轻松。1999年,他进入安庆市黄梅戏学校学习美术,一次随同学去岳西大别山深处的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
在那里,他听到一位农妇清唱《十二时辰歌》,如痴如醉的他用随身携带的录音机录了下来。从此,他每年寒暑假都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不分昼夜地到乡村、进农家,收集老物件、记录老曲老调。
2005年从部队退伍后,司国庆在家乡开了一家商店,只为能有更多自由时间搜集民歌。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大别山区百余个乡村,甚至远至湖北罗田、英山、蕲春和江西彭泽、湖口等地。
二十多年来,他骑坏了3辆摩托车,掉过沟里、河里,摔过手脚,但却从未停止。


丰硕成果,文化的守护
司国庆的努力获得了显著成果。他搜集的民俗老物件超过一万件,上至秦汉、下至近现代。其中涵盖古钱2000多种,清代、民国宿松地方书籍、票证等文字藏品四千余件,老物件三千余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搜集到的民歌有400多首、民谣200多首、谜语2000多条、俚语2000多则,风俗、礼仪2000多种,民间故事100多种。这些都是宝贵的民间文化资源。
司国庆不仅收集,还精心整理这些文化遗产。他编有《宿松山歌集》、《宿松小调集》、《宿松风俗歌集》、《宿松谚语》、《宿松谜语》、《宿松俚语》、《宿松民间故事》等多部著作。


民俗馆梦,文化的传承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司国庆的“大别山风情”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这个展览馆是大别山地区收藏民俗实物最多、最全的场馆,也是宿松县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展览馆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式载体的毛主席语录、伟人画像、徽章等藏品让人仿佛步入往昔峥嵘岁月。再上溯,民国的毕业证、清朝的钱币……时代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呈现。
司国庆的收藏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成为了宿松县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7月,宿松县文保中心专门走访司国庆,对接文物借展工作,为充实新博物馆馆藏做准备。


非遗传承,正青春活力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松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司国庆积极参与各类非遗传播活动。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展上,他为观众现场讲解、表演,让观众沉浸体验宿松县非遗的魅力。
司国庆认为,“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渐渐同质化,农村逐渐消失,传统文化也在慢慢消逝。我希望用我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去保留下一些东西。”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17岁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之路开始,他跑遍了宿松全县22个乡镇的每一个村落,以及大别山周边地区。


文化使命,一生的追求
司国庆的文化使命并未止步于收集与保存。他最大的梦想是要将口头文学整理成书出版,书名也叫“大别山风情”。他要用一生去挖掘、去传承家乡的风情。
如今,司国庆是安徽省省级宿松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宿松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他长年致力于家乡地方文化的梳理与研究,成为了宿松民俗文化保护的代表人物。


2023年春节期间,司国庆参与了一场宿松民歌线上演出,他表示:“我觉得这种线上演出的方式非常好,能将我们宿松民歌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如今,司国庆的“大别山风情”展览馆即将落户宿松县千岭乡,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聆听司国庆讲解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
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让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古老的民歌重新唱响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图/文:贺抍/白崖居士)

来源:宿松百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