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第718首摘要:这首诗从小我出发,一步步迈向大我,展现出宏大的格调和诗人的格局。诗人关心众生,从自我的变化中,感知世界的变局,诗歌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感知中,诗人作为其中一员,生活的一员,在揭示生存和生命的过程中,有宽广的视野和气度,将个人命运向外部不断扩展。
忧伤的不是我
文/海男
今天,雨水泅湿了身体,忧伤的不昰我
而是那些空囊中的肉身,它们怎样飞跑
忧伤的不是我,是在雨中迁徙中的蚁族们
抽象的大千世界,也不过是绳索下的
人类生活。就像你用罐子装上了盐或酒
愿风调雨顺,给予我们金黄色的粮食
愿我的心跳,接近帝国时代的梦想剧场
作为一阵风,它呼啸而过,作为一个人
她湛蓝色的裙裙,是否有权利忧伤
忧伤的不是我的眼眶,而是我身体中的潮汐
忧伤的不是我,而是火焰从熠熠生辉
熄灭之后,宇宙的万般寂寞
赏析这首诗从小我出发,一步步迈向大我,展现出宏大的格调和诗人的格局。诗人关心众生,从自我的变化中,感知世界的变局,诗歌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感知中,诗人作为其中一员,生活的一员,在揭示生存和生命的过程中,有宽广的视野和气度,将个人命运向外部不断扩展。诗人反复强调“忧伤的不是我”,指向外部世界,这是诗人对人类,对世界,怀有一颗悲悯之心,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接下来,根据诗歌文本,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绪走势。
在第一节中,诗人从雨水出发,这是最直接、最具体的困境,是对身体的侵害,而诗人说“忧伤的不是我”,是“空囊中的肉身”,他们于雨中飞奔,在雨中迁徙,如同蚁族一样。诗人体察雨中这一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一群人的生存状况,忧伤的该是他们,他们是让人产生恻隐之心的。很明显,雨只是他们的困境之一,比雨更大的困境,可想而知。诗人以雨中的缩影向人们揭示了蚁族们生存的不易,这是令诗人感到忧伤的,诗人以自己的同情心,承载了他们的命运,诗人或多或少会感染这份忧伤。
再看第二节,诗人将书写对象瞄准大千世界,和绳索下的人类生活一样,用装上盐或酒的罐子祈求风调雨顺,祈求粮食,这本质上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反映了大千世界的苦难和人类没有区别,它们虽然是抽象的,诗人用人类的具体行为诠释了抽象世界的困境。从人到世界的扩张,诗人的视野和格局有一种宏大之感,突破了个人局限,这是更大意义的体现,这也是生命张力的一种表现。
接着第三节,诗人回归自我,审视内心,愿自己的心跳接近帝国时代的梦想剧场,这是怎样一种状态,令人遐想。然而,这一愿望如同一阵风呼啸而过,这短暂的思绪已说明诗人内心是有忧伤的。接着,诗人写“作为一个人/她湛蓝色的裙裙,是否有权利忧伤”,很明显,是有权利忧伤的,诗人用具体所指,暗示自己心中的忧伤,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诗人以实写虚,以具体演绎虚幻,湛蓝色的裙仿佛是诗人情绪的出口,为诗歌增添了一丝奇异色彩,让读者有了更具体的感知。
第四节中,诗人两次提及“忧伤的不是我”,将小我和大我融合,从小我向大我迈进,在我身体中的潮汐和宇宙的万般寂寞中找到了相似之处。潮汐是忧伤的,宇宙的万般寂寞是忧伤的,一动一静,形成一个整体。这更是反映了诗人的忧伤与宇宙的某种关联。火焰的熄灭造成宇宙的寂寞,这说明光明的消失,黑暗占据一切,这一心理冲击,从诗人向外扩张的,人类共同体,世界共同体在诗中得以反映,生存和命运形成共通的意识。
纵观全诗,诗人以情绪及困境为入口,展现了生存和生命的状态,诗人由自我与世界的共通,反映了生命的张力,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揭示了命运的普遍联系。诗人由情绪演变为对人与世界的关注和关心,进而产生悲悯情怀,这是小我向大我的转变,这是命运共同体的生命意识觉醒,使得诗歌有种气象万千之感。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诗人简介海男,原名苏丽华。著名作家,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62年出生于云南省永胜县,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毕业,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小说领域多有建树,已出版作品30多部,计500万字。主要作品有《疯狂的石榴树》《虚构的玫瑰》《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请男人干杯》《只爱陌生人》《花纹》《男人传》《女人传》《从亲密到诱惑》《女逃犯》《县城》《红粉者说》《妖娆罪》《我们都是泥做的》《裸露》《边疆灵魂书》等等,引起文坛广泛关注。春风文艺、作家、人民文学、花山文艺、长江文艺、陕西师大、学林、广播电视、东方出版中心、昆仑等出版社都出过海男的书,现为云南人民出版社大家杂志社编辑。
格命草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