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宣帝刘病已被认为时西汉中后其的中兴之帝,在他统治时期汉朝国力大为恢复,重新在战略上压制了宿敌匈奴,国家的影响力也重回了汉武帝刘彻世代的巅峰状态。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刘病已在晚年建立了麒麟阁功臣榜,以表彰在他执政期间立下巨大功绩的朝廷重臣。当时上这个榜单的共有
汉宣帝刘病已被认为时西汉中后其的中兴之帝,在他统治时期汉朝国力大为恢复,重新在战略上压制了宿敌匈奴,国家的影响力也重回了汉武帝刘彻世代的巅峰状态。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刘病已在晚年建立了麒麟阁功臣榜,以表彰在他执政期间立下巨大功绩的朝廷重臣。当时上这个榜单的共有十一位功臣,史称麒麟阁十一功臣。刘病已将这些功臣的画像和功绩陈列在未央宫的麒麟阁中,成为了后事帝王表彰朝廷重臣的标准。后世东汉汉明帝刘庄的云台二十八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以此为模板建立的。
仔细分析麒麟阁十一功臣的丰功伟绩,却发现其中排名最后的苏武让人感到有些差异。与排名前列的霍光、张安世、杜延年等人不同,苏武在汉宣帝刘病已世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功绩,与功臣的称号似乎毫不沾边。实际上从历史记载来看,苏武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卷入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的谋反案后,他就被大将军霍光免官处于退休状态,很少有机会参与朝政。到了汉宣帝刘病已继位,苏武除了参与拥立的功劳外,也没有参加过其他具体的政务。可以说此时处于退休状态的苏武对刘病已立下的功劳是非常有限的,根本没资格被列入麒麟阁。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汉宣帝刘病已晚年,苏武去世九年后,他却成为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虽然苏武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最后,但这个荣耀却实实在在的打了朝廷很多重臣的脸。以汉宣帝世代在朝廷中的功绩来看,比苏武更有资格进入麒麟阁的比比皆是,可苏武却意外的入选,也引起了后世很多历史学者们的讨论。学者们认为,苏武的入选主要是拥立之功,另外还有对他在汉武帝世代出使匈奴十余年,被罚到北海边牧羊的补偿。可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拥立之臣大多落榜,汉武帝世代的功绩也不应被列入汉宣帝世代。
甚至有学者认为,苏武在汉武帝时代出使匈奴的功绩与麒麟阁没有关系,否则就无法解释在汉昭帝世代因为卷入上官桀父子谋反案而被免官的事情。当时苏武因为卷入了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的谋反案中,他的儿子苏元也因为参与谋反案而被处死。主持这个大案的大将军霍光看在苏武是老臣的份上放了他一马,只是将其免官了事,并没有深度追究谋反案的事。如果此事要深度追究,苏武是不可能上麒麟阁榜单的。可如果跳过此案,直接说苏武在汉武帝世代的功绩,似乎有显得太双标,不符合汉朝朝廷中奖惩一致的原则。
因此很多人对此不解,为什么对汉宣帝刘病已功劳非常有限的苏武,能够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最后一位呢?刘病已让苏武越过其他的朝廷重臣上榜,出发点又是什么呢?要回答上述的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刘病已为什么要建立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榜单。从史书上看,原因写得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汉宣帝刘病已汉朝国力恢复,国家更加的强盛,完成了中兴的阶段性目标。再加上当时汉朝宿敌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主动到长安拜见刘病已,使得汉朝在当时的影响力大为提升。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宣帝刘病已为表彰朝廷功臣,立下了这个榜单。
所以从表面上看,刘病已设立榜单的起因有两个,其一是汉朝中兴,国家强盛,其二是匈奴王来朝,天下太平。既然如此,那么选择麒麟阁功臣的标准只能有两个,一个是治理国家得力的,一个是对抗匈奴立功的。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汉宣帝世代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根本凑不足十个,因此只要沾边的都具有候选人的资格。在后来入选的功臣中,霍光、张安世等人是实至名归的。尤其是大将军霍光,汉宣帝刘病已世代的重大历史功绩中,一大半是霍光执政的时候做的。刘病已主要是在霍光死后摘桃子,他执政时期的历史功绩并不多。
如果站在对抗匈奴的角度,汉宣帝执政的功绩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对匈奴掀起了自汉武帝刘彻世代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汉朝触动了十六万兵马,分五路大军围剿匈奴王庭。同时汉朝还排除校尉常惠前往西域乌孙国搞联军,带领五万乌孙骑兵配合汉军作战。最后常惠在西域大破匈奴主力,战后被封为长罗侯。但此战之后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便大为减少,第二年就萎缩到了千人级别。而且这一战是在大将军霍光主政时期完成的,当时刚刚登基称帝的刘病已还在学习之中,并没有亲自主持朝廷政务。
因此以表面上的标准看,上述的这一场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也算不得是汉宣帝刘病已的功绩。对比霍光时代的对匈奴的功绩,汉宣帝刘病已时代真的乏善可陈。匈奴死后,先后有张安世、魏相等人主持过对匈奴的战事,但取得胜利寥寥无几。尤其是魏相主持的时候,他居然将汉朝的西域重要盟友车师国的土地割让给了匈奴,这让后世的历史学者们诟病不已。后来匈奴的衰弱和呼韩邪单于的来朝,基本上与汉朝关系不大,而是匈奴内乱的结果。尤其是在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匈奴出现了五位单于内讧的分裂,才迫使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
所以从上述这些角度的分析来看,麒麟阁的功臣对于汉宣帝刘病已世代的汉朝中兴的功绩是非常有限的,只说这些功绩是拿不出手的。汉宣帝刘病已建立麒麟阁,其目的虽然说是表彰辅佐他治理国家的功臣,但是没有功绩的支撑,这个榜单就成了虚假宣传的广告,朝廷上下和天下百姓都不会信服。尤其是把霍光这个存在重大争议的大臣放在首位,而霍家在霍光去世后又有谋反的劣迹,这让麒麟阁榜单存在的争议就更大了。所以要让这个榜单名副其实,汉宣帝刘病已就必须搞一些能够让天下人服气的东西为自己脸上贴金。
苏武的上榜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宣帝刘病已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作出的选择。苏武本身在汉宣帝刘病已世代的功绩是非常欠缺的,实际上在霍光去世后基本上远离的朝政。在对匈奴的方面,他在霍光执政时期是主要的参谋人员。这样的参谋人员一般是不叙功的,更何况霍光是有争议的大臣,他所用的人基本上不会出现在功臣的名单上。但有个特殊情况是,在汉宣帝刘病已继位第二年的汉匈大战中,到乌孙国领兵截杀匈奴后路的常惠,是苏武在汉武帝时期出使匈奴的跟班。他随着苏武出使匈奴十余年,在汉昭帝时期才回到汉朝。
因为常惠是苏武一手带出来的弟子,所以苏武因卷入上官桀谋反案而免官后,汉朝对匈奴的外交事务就交给了常惠来做。因此常惠在对匈奴的外交和军事战争方面立下大功,也因此被封为长罗侯。但常惠的资历不足,朝廷地位远比不上苏武,直接进入麒麟阁是不可能的。而且常惠也是大将军霍光重用的人,在霍光已经是麒麟阁第一功臣的背景下,再上一个常惠只能是给霍光锦上添花,无法达到彰显刘病已自己执政功绩的目的。为了让自己的作为皇帝的功绩凸显,汉宣帝刘病已扶持苏武,其实就是削弱霍光等人在对抗匈奴方面的功绩。
汉宣帝刘病已之所以这样考虑,那是因为苏武最早出使匈奴并不是霍光推荐或安排的,而是汉武帝刘彻下达的诏令。因此苏武的功绩上溯到汉武帝,延续到汉宣帝,并不能作为霍光的功绩存在。而且苏武当初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爷爷戾太子刘据的手下,是汉武帝晚期太子集团的一员。苏武的父亲苏建是汉武帝时代大将军卫青的副手,也是当时对匈奴作战的重要将领之一。因此苏武上榜将所有对匈奴的功绩一览而空,成为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代表之一。霍光虽然是汉宣帝时代对匈奴作战的主要主持人,但无法跟最早介入匈奴事务的苏武抢功。
除了削弱霍光的影响力,单独彰显对抗匈奴的功绩外,刘病已让苏武上榜也有宣示法权的味道。苏武是汉武帝刘彻世代的人,是戾太子刘据提拔起来的,这与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没有任何关系。刘病已以次来展示自己是作为刘彻和刘据的合法继承人的存在,故意弱化了汉昭帝刘弗陵的影响力。他这么做既是为了对自己的皇位合法性的巩固,也是有意将汉昭帝刘弗陵世代的因素排除在外,还是给在汉武帝晚期的巫蛊之变中遭到不公待遇的戾太子刘据的正名。他的做法基本上将汉朝正朔定义在刘彻、刘据的这条脉络上,而刘弗陵反倒成了旁枝。
可以说麒麟阁榜单的建立,是汉宣帝刘病已在晚年为自己搞得一场大型政治秀。表面上看是在表彰功臣,为昭宣中兴盖棺定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皇帝生涯涂脂抹粉。通过这种表彰功臣的行动,借着功臣上的功绩和光环,刘病已将自己拔高到了与汉武帝刘彻平等对待的历史地位,也强化了他在宗室和朝廷中的话语权。苏武作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中的三朝老臣,他的上榜将刘病已的执政与汉武帝刘彻、戾太子刘据连接起来,使刘病已的执政具有了承前启后的传承作用, 也将昭宣中兴世代的汉朝历史功绩,归于刘病已一人身上。
来源:得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