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途胜L的1.5T发动机账面数据200马力,8AT变速箱平顺省油,空间大到能塞下三排啤酒箱,设计线条锋利得像刚磨完的刀。
销量扑街,不是车不行,是故事没讲明白
途胜L的1.5T发动机账面数据200马力,8AT变速箱平顺省油,空间大到能塞下三排啤酒箱,设计线条锋利得像刚磨完的刀。
可消费者就是绕着走,4S店销售急得把试驾路线从5公里延长到20公里,客户还是一句“我再看看”。
问题不在车,在讲故事的人。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从2016年的114万辆跌到2023年的25万辆,八年缩水八成。
现代起亚的经销商从800家关到400家,展厅灯光暗了,客户自然不进。
品牌认知度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是靠一代代车主口碑滚雪球。
丰田有“开不坏”,大众有“高级”,现代留给普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出租车伊兰特”。
途胜L再强,也扛不动整个品牌的债。
16万到20万的价格带,是修罗场。
比亚迪宋PLUS DM-i插混版17万落地,纯电续航110公里,绿牌免税。
吉利星越L 2.0T高功率+8AT,18万给四驱。
途胜L 1.5T+8AT卖19万,没绿牌没四驱,配置表上多出来的座椅加热在客户眼里不值五千块。
现代想打合资,可CR-V终端优惠三万,荣放优惠两万五,途胜L刚上市就降价两万,老车主骂街,新车主观望。
短视频平台上,#CR-V提车记#话题播放量3.2亿次,#途胜L提车记#只有1200万次。
现代市场部还在拍“技术解析”视频,讲CVVD发动机气门控制技术,评论区最高赞是“这技术能当饭吃?”消费者要的不是技术名词,是“这车比CR-V省两升油”“后排能跷二郎腿”。
现代把说明书当广告拍,活该没人看。
技术形象崩塌更致命。
2012年朗动用1.6L+4AT打天下,省油耐造的形象立住了。
现在1.5T+8AT明明领先,却被当年“弱鸡动力”反噬。
就像诺基亚当年做智能机,消费者只记得它砸核桃。
现代需要一场“技术翻身仗”,可展台上的发动机剖面模型落满灰,销售顾问自己都讲不清CVVD和VTEC的区别。
对比亚迪用“刀片电池”讲安全,用“奶爸车”讲场景,现代还在讲“全球销量第三”。
中国消费者早不吃这套了。
途胜L的8AT在北美市场吊打CVT,在中国被当成“不如双离合换挡快”。
不是技术差,是故事没本土化。
现代中国2023年营销预算砍了40%,区域活动从试驾会改成商场静态展示。
客户连车门都不开,怎么感受8AT的平顺?
隔壁领克03+在赛道烧胎,途胜L在商场中央盖着红布当背景板。
年轻人要的是“能下赛道”的噱头,不是“家用够用”的废话。
最惨的是二手车保值率。
三年车龄的途胜L残值只剩47%,同年CR-V还能卖63%。
车主一算账,新车优惠两万,三年后多亏四万,里外里亏六万。
销售顾问再强调“驾驶质感”,客户掏出手机打开二手车APP,现场打脸。
现代不是没努力,是把劲使错了地方。
北美市场的成功让总部误判中国需求,以为技术参数能打动人。
中国消费者要的是“面子+里子”:面子是品牌故事,里子是场景体验。
途胜L空有一身武功,却穿着西装打领带去踢足球,动作再标准也格格不入。
韩系车想翻身,得先学会说人话。技术再好,讲不明白就是废铁。你说是不是?
来源:多才星星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