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临死告诫李世民,不准杀此人,李世民:好的爸爸,转身就杀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2 17:56 3

摘要:老话说,爹是儿子的天,可有时候,天也能塌下来。你想啊,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昨天还推杯换盏,今天却要刀兵相向。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一个是唐朝打江山的老子,一个是后来青史留名的太宗,可他们家这档子事,说是恩怨,谁又真正理得清?

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一枕黄粱梦

老话说,爹是儿子的天,可有时候,天也能塌下来。你想啊,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昨天还推杯换盏,今天却要刀兵相向。李渊和李世民这对父子,一个是唐朝打江山的老子,一个是后来青史留名的太宗,可他们家这档子事,说是恩怨,谁又真正理得清?

说到底,也是李渊自己“心放得太大”。大业初成,他想着子孙昌盛,江山万代,可坐在宫里的时候,每逢夜深,他大概也会想——手里的权,真能传下去吗?李世民早年听话,也听得入迷,还时常跟在老父亲屁股后头讨教政事。可时代变了,天下打下来了,规矩就不一定还顶用。

李世民那个性子,和李渊不一样。李渊是那种心软带点糊涂劲儿的人,会被一碗稀饭、一句劝解打动。之前李家干事,常有个传言:老李家大儿子李建成温文尔雅,二儿子李世民机灵狠劲——这两兄弟从小较劲,倒也没什么稀奇,只是放在帝王家,味就变了。

也许,一家人终归要“明算账”。李渊当年临终的时候,气息奄奄,看着李世民,只一句,别动兄弟骨肉。这句话,放在一般家庭,那真是人之常情,哪个父亲不盼自家孩子和气?可偏偏,太子之事早已杀红了眼。李世民没推脱,也没哭天抢地,他只是在父亲耳边低声应了一句,“好”,转身就下了血手令。

这一刻,是不是和“孝”决裂了呢?我想李世民或许不觉得。对于帝王之家,亲情就是牌桌上用来赌博的筹码。咱们谁没见过,大年夜还搂着的兄弟姐妹,一到争分家产的时候,眼里除了分出的地皮钱,哪里还有“恩情”二字?更别提在那金銮殿里,每个人都想着“留后手”——我见过这样的一句话:“亲兄弟明算账,不算账就不亲。”

不过呀,李渊到底还是失算了。儿子从小带大的,小时候病了还亲自端汤喂药,想着有朝一日这小子能继承自个的志业。可真正到了权力交割的那一刻,“父子情深”要被“江山稳固”给兑了账。这世间最难受的事,大概就是留了命的人,没留住情。

说回李世民。人人都知道他有胆识,也有心机。从前打天下的时候,父子搭档上阵,李渊还信他就像信自己的拳头。可太子争夺,自古无情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府中多少“炊烟未散的家味”,到最后都成了废墟里的尘埃。那些年李世民和父亲谈话的情景,有时我会想,他们真的是父子吧?可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有谁还能记得自己是个“儿子”?

李渊在世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骨肉相残。可偏偏天不遂人愿。那晚风卷宫灯,父亲口中“你答应我,别杀自家人”,儿子点头许诺。这场父子间的默契,其实早就裂开了个口子。朝堂之上,都是“你死我活”,天伦之情谁都盼,可谁也护不住。

有人说李世民狠,也有人说他是为稳江山。我常常琢磨,其实有些时候,狠心的人才知道什么叫无奈。眼看兄弟的后人渐渐长大,皇权旁落的风险如影随形。他如果真按老爹的说的“仁慈”——那下一场腥风血雨说不定就落在自己头上。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想活下来,只能做个坏人。

可这“坏”,真是李世民自己愿意的吗?有时候生在帝王家,注定是要“违心”的。拂晓时分,宫门缓缓打开,父亲的灵柩还在大殿上,李世民已让侍卫去清理兄弟子嗣。他跟父王告别那一刻,是不是真的心头发酸?说出来怕是没人信。可每个人,都有抹不干净的屁股,大唐的开局,是用血和泪写的。

日后有人问起这段旧事,李世民只是轻描淡写:“为国为家。”他不回避,也不自责,只是从此少了笑脸。有人说,他夜里梦里会喊哥哥的名字。真真假假,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晚入眠,是不是在和父亲做最后的道别。

有趣的是,老李家的女人们,这其中又夹杂着怎样的泪与怨?她们的丈夫、儿子、兄弟轮流进了刀下,剩下的只能哀哀守着空房。我有时想,帝王家的事,说到底也就这样,爱憎难分,亲人变仇。也许李渊到最后都没明白,自己苦心孤诣养大的二儿子,今后能建功立业,却终究不是从前温顺小子了。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味道。一家人的悲剧,爬满朝代的兴衰。我们总说“江山如画”,可画里最破碎的,有时是最亲近的脸。父子情仇,到底能有多深?没人能说得准。历史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石头上,却没法讲清清楚楚他们心里的哀苦。

如果李渊在“天上”看见自己身后的那个答应得干脆的儿子,是否会暗暗问一句:“你后悔吗?”可惜,这个答案,只有李世民自己明白——或者,哪天他在梦里,终于和父亲再坐下来喝一壶老酒,那场对话,才是真的终结。

你问我如何看待这事?其实想得久了,也只能一声叹气。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更何况是帝王家。父子、兄弟,不过是历史里的角色罢了。至于“谁欠了谁”,谁又敢断言呢?

来源:午后沐暖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