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德禄,著名军旅摄影家,山东省临沂市人,1978年3月入伍38军,在部队一直从事军事摄影报道工作,先后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刋登图片8000余幅,入选国际、国家级影展获奖作品近百幅,曾先后14次获得北京军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特等奖,7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95
秦德禄,著名军旅摄影家,山东省临沂市人,1978年3月入伍38军,在部队一直从事军事摄影报道工作,先后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刋登图片8000余幅,入选国际、国家级影展获奖作品近百幅,曾先后14次获得北京军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特等奖,7次荣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95年被总政治部和解放军报社评为“全军摄影十佳”。
逐梦苍穹
2025空军开放日全景记录
秦德禄摄影报道
2025年9月19日的长春,秋色浸染的龙嘉大地上空,当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时,整座城市已沐浴在特殊的氛围中。清晨五点,长春大房身机场外千米长的车流见证着人们对这场空中盛宴的期待。第九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正式拉开帷幕,这个国家级航空盛事以"追梦空天 制胜未来"为主题,通过三天全方位展示,向世人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空中力量发展长卷。
第一章:铁翼凌云啸长空
当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六架歼-10S呼啸升空时,穹顶之下骤然奏响空战美学的交响乐章。
六机组成的菱形编队似银鹰掠阵,在天际线投射出流动的钢铁光影。"双机绕轴滚转"如同空中的双螺旋,在400米高度完成令人窒息的绞合特技。六机分组开花瞬间,湛蓝天幕绽开六道白色烟轨,精确至秒的离散角度诠释着人机合一的境界。这支承载中国空军七十载飞行表演传统的队伍,用教科书级的表现演绎着从米格时代到四代机时代的传承与突破。
红鹰表演队的入场将表演带入艺术化的维度。以教-8飞机为载体的编队如同灵动的彩蝶,"双机点赞"特技中两机以70度仰角直刺云霄,机翼相对勾勒出完美的"V"形符号。新编排的"八机钻石筋斗"展现独特创意——八架飞机以钻石队列完成直径1.5公里的巨型筋斗,阳光在铝银涂装上的反射将天穹切割成几何光带。这支来自飞行院校的表演队,用充满文人气息的飞行语言讲述着飞行教育的诗意。
如果说前两者的表演尚存编排痕迹,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呈现的则是空战美学的极致。"九机雁队通过"展示出雁阵式密集编队飞行,机翼间距精确控制在2.5米,宛如悬浮的空中长城。在"钻石队盘旋"科目中,飞行编队以60度坡度持续盘旋,各机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令人想起精密机械的咬合。这些曾孕育出数百名空战精英的飞行教官们,用看似平实实则深藏玄机的机动动作,演绎着云端版"大巧若拙"的哲学。
第二章:国之重器露锋芒
当日光渐渐西斜,表演进入装备动态展示环节。歼-20四机编队的入场将活动推向高潮。战机的隐形轮廓破空而来的瞬间,空气中激荡着独特的频率颤音。四机以间隔200米的距离完成对穿机动,矢量发动机的尾焰在交错瞬间编织成十字光网,这份精妙的操控来源于飞控系统每秒3000次的数据运算。当编队解散时,每架战机以垂直爬升姿态消失于云层,恰似四柄出鞘利剑直指苍穹。
紧随其后的战略装备编队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运油-20A空中加油机拖着三条燃油软管掠过观礼台,受油接口的精密支架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冷光。歼-16重型战斗机群以"钳形攻势"姿态破空而过,翼下挂载的霹雳-15导弹在逆光中投射出修长剪影。当空警-500预警机展开机背雷达时,直径9米的圆盘状天线徐徐转动,电磁波的无声涟漪已覆盖方圆500公里空域。
静态展区成为航空迷的朝圣之地。运-20运输机开启的货舱门内,空降战车与空投装备阵列宛如立体教科书。歼-16的玻璃化座舱中,衍射平显的绿色荧光仍在诉说座舱革命的故事。首次公开展示的无侦-10隐身无人机,其菱形机体折射出的光线让观众仿佛窥见未来战争的轮廓。装备解说员指着重型机载吊舱说道:"这个多光谱传感系统能在万米高空识别汽车牌照",技术自信渗透在每个细节中。
第三章:云端之下观星海
空军馆的互动区域永远排着蜿蜒长队。在模拟飞行体验舱内,少年握着真实歼-10战机的操纵杆,全息视景系统正上演着云端缠斗。当画面中出现敌机锁定告警时,孩子本能地做出桶滚规避,这种源于游戏却超越游戏的沉浸式训练,正是现代军事科普的绝佳注脚。隔壁的无人机竞技区内,数百架微型穿越机在障碍赛道中穿梭,中学生团队设计的自动避障算法正在这里实战检验。
招飞体验区成为全场焦点。眼科检查仪还原着"C"字视力表的严苛标准,前庭功能测试的旋转椅让体验者真实感受飞行员的抗眩晕训练。来自内蒙古的牧民少年巴特尔在离心机测试后感慨:"3G载荷就天旋地转,真难想象飞行员要承受9G"。空军招飞局设置的虚拟现实招飞系统前,青年们头戴设备完成着复杂空间定向测试,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脑神经反应数据。
历史长廊用科技重现峥嵘岁月。全息投影将抗美援朝空战场景搬进展厅,观众透过AR眼镜看到年轻的王海大队在米格走廊激战。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让泛黄的空勤日记重新清晰,某架功勋战机的弹孔经3D扫描后,弹道分析系统再现了当年空战的惊险瞬间。在"未来空天"展区,量子雷达模型与空天一体作战沙盘前,军校学员们热烈讨论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作战构想。
暮色中的闭幕飞行别具深意。八一表演队六机以"陨星坠落"造型俯冲,在300米高度同时拉起,机腹航行灯在渐暗的天幕划出六道金色光弧。当最后一架歼-20拖着霞光消失在云海尽头,塔台传来浑厚的广播:"感谢你们守护祖国的蓝天",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展示背后的深意。
这场蓝天盛会累计吸引85万观众,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突破30亿次。但比数据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仰望战机时眼中的星光,是青年触摸招飞仪器时颤抖的双手,是老飞行员看见新型头盔显示器时湿润的眼眶。当空军首长在闭幕式上说"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时,大屏幕正回放着飞行表演的精彩瞬间,那些钢铁之翼划过的轨迹,终将在更多人心中种下守护蓝天的种子。
在长春的秋夜里,展览灯光渐次熄灭,但属于中国空军的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万里长空。
来源:鲁冰花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