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七次申请入常遭否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莫迪没弄懂游戏规则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1:33 2

摘要:《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而第一百零八条指出,任何修宪行动都必须经过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表决,并且需要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的批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印度又要气炸了。

7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印度第七次申请入常遭五常集体否决的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

但查证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会议记录,根本找不到相关的议案或决议。

图| 印度总理莫迪

真相是,印度所谓的“入常申请”甚至连被五常否决的资格都没有,莫迪至今没弄懂游戏规则。

《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了五个常任理事国,而第一百零八条指出,任何修宪行动都必须经过大会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表决,并且需要安全理事会全体常任理事国的批准。

这意味着印度若想入常,必须先修改宪章,而这需要五常一致同意才行。

分析人士指出,五常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高度的默契,谁都不愿意轻易分享手中的权力,因此无需动用否决权,只需在流程上设置障碍,就足以让所有申请者望而却步。

图|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6日,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当前中东局势

印度的“入常梦”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1992年,在印度的极力推动下,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各国就安理会组成问题提出书面意见,正式启动了安理会改革议题。

两年后,印度在第49届联大首次提交入常申请,但联合国以“有更重要议题待处理”为由将其搁置。

首次尝试失败后,印度认为问题出在自身实力不足。1998年5月11日至13日,印度连续进行5次地下核试验,随后宣布成为有核国家。

然而五常都清楚,印度的核试验更接近核临界实验,不具备实战价值。安理会随后通过决议,要求印度停止核试验,并对其实施制裁。

图| 日本外相岩屋毅

进入21世纪后,印度改变了策略,开始寻找盟友。2004年,印度与同样有志入常的日本、德国和巴西组成“四国联盟”(G4),打算抱团冲击常任席位。

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立了高级别改革小组,计划在2005年第60届联大讨论安理会改革,这让G4备受鼓舞。

他们不仅自己准备冲刺,还拉上非洲联盟,想让非洲国家也参与进来壮大声势。

但没想到非洲内部先起了内讧,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为谁代表非洲入常吵得不可开交。

当G4在第60届联大上抛出改革方案时,台下100多个国家齐声反对。

这些国家大多来自“咖啡俱乐部”(正式名称为“团结谋共识”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核心成员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专门为了反对新增常任理事国而存在。

图| 韩国总统李在明

2006年1月,印度、德国和巴西私下商议,认为日本是拖累,决定扔下日本单独申请,但结果仍然是被咖啡俱乐部否决。

此后G4虽未解散,但已貌合神离,只能偶尔在联合国提交零散的入常方案。

德国曾提议英国脱欧后,法国应把席位交给欧盟轮流坐庄,被法国直接拒绝。印度也逐渐对G4失去信心,转而推行曲线入常策略,通过加入更多国际组织来扩大朋友圈。

这些年印度先后加入了金砖国家集团、上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环印度洋联盟等200多个国际组织,甚至不惜同时加入立场对立的组织。

反复的失败让印度逐渐失去耐心。2020年,印度领导人在联合国第75届大会上宣称联合国改革迫在眉睫,暗示印度入常是核心议题,但这番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图| 印度总理莫迪

两年后,印度代表干脆抛出极端方案,要么取消五常否决权,要么让所有国家都拥有否决权,引来国际社会的哄笑。

2024年初,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声称“中国欠我们一个人情,当年我们没反对你们重返联合国”,试图对中国进行道德绑架。

在印度第六次申请失败后,他们甚至要求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让步,作为“补偿”。

印度民众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这些复杂情况,他们常常被政客们精心编织的叙事所蒙蔽。

根据新德里电视台的一项街头民调,约65%的印度民众认为西方国家虚伪。

图| 印度军队

但他们可能忽略了自身国家存在的短板。印度军费开支高达819亿美元,但62%的武器装备依赖进口,反映出军事自主性严重不足。

2025年5月,印度空袭巴基斯坦的行动失败后,居然将责任推给“卫星被中国干扰”,暴露出其军事独立性上的重大缺陷。

经济方面,尽管印度的GDP已超过英国,跻身全球第五,但其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依赖外部援助。

为了支撑高速公路建设,印度不得不向金砖银行借款4.9亿美元。

当南非公开指责印度拖延对非洲的贷款审批时,埃及代表在金砖外长会上也愤怒质问“非洲席位凭什么让印度来抢”,彻底粉碎了印度作为“全球南方领袖”的形象。

图| 当地时间2025年7月7日,巴西里约,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继续举行

印度外交战略的摇摆不定也让五常国家看到了其缺乏战略定力的一面。

莫迪政府既试图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制衡中国,又贪图从俄罗斯获取廉价石油。

2025年,印度对俄原油进口比例激增至37%,导致美印技术合作陷入僵局。

表面上,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似乎都曾口头支持印度入常。

拜登在G20峰会上公开承诺支持,但在2021年却亲自投下了否决票。

普京一方面对印度出售武器,另一方面却暗示“支持印度发挥更大作用,不等于支持安理会改革”。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

而英法则在言辞上巧妙避免,提到的只是“支持改革”,却始终避谈新增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中国的态度则常被印度误解。

王毅外长早在吉隆坡的发言中就明确表示“改革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印度媒体却将这一立场解读为“中国在阻挠”。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的是“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非将安理会改革简化为几个国家的入场券。

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也在遭遇反噬。当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兹宣布“结束印度优先政策”时,莫迪政府竟派遣军舰逼近马尔代夫海域示威。

图|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随即,三国副部长对莫迪进行讽刺,称其为“穿救生衣的潜水员”,引发印度的愤怒回应。

在联合国舞台上,巴基斯坦牵头组织50多个国家组成的“咖啡俱乐部”抵制印度的入常申请。

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也公开批评印度损害非洲国家利益。根据2025年盖洛普的民调,55%的金砖国家民众认为印度过于自私自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9月的记者会上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安理会改革的迫切需求,但他推动的改革是旨在提高安理会效率,而非简单扩员。

英国和法国曾提议五常在重大人道危机时限制使用否决权,这与印度追求象征性地位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

图| 印度总理莫迪

在金砖峰会刚刚落幕的里约热内卢,莫迪凝视着签署《宣言》的十国领导人,发现文件中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发挥更大作用”,但关于入常的内容却没有一句提及。

这一刻,或许他终于明白大国地位并不是通过会议室里的投票结果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在战场上的胜利、实验室中的突破和外交场上的诚信与担当来证明的。

印度若想突破这一困境,必须从自身的内在变革开始,真正认清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与责任。

参考资料:

1.《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蔡奇会见印度总理莫迪》2025-08-31 15:48 |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巴基斯坦对印度展开军事行动,印战机被击落,有高官死亡》2025-05-10 17:29 | 来源:新民晚报

3.《印度前联合国防参谋长谢卡尔·辛哈:印度会继续买俄油,除非美国能提供等价替代方案》2025-09-21 14:52 | 来源:观察者网

来源:赵sir说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