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天地降标,4年换了3位城市总,华润杭州大破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00:55 1

摘要:华润置地在杭州亚运村项目“亚奥万象天地”经历了一场更名“降级”风波。这个项目延期一年交付不说,临近开业,名字中的“万象”不见了。

‌“降标—维权—改回来”‌,这个循环套路在华润反复上演。

华润的包邮区业主们忙坏了,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他们都在为“降标”维权,要参与这个流程,才能保持初心。

最近的一起发生在杭州。

华润置地在杭州亚运村项目“亚奥万象天地”经历了一场更名“降级”风波。这个项目延期一年交付不说,临近开业,名字中的“万象”不见了。

就好像,LV突然失去了“LV”。

两字之差,定位就从高端M2降级至非标商业。业主们一看,不干了,于是跟所有的维权现场类似:大量业主聚集、争执推搡倒地、开始维持秩序......

就连街道和世纪城管委会也明确支持业主,要求维持万象天地名称和产品定位。

一个只要“你闹就给糖”的游戏 。

很快,华润置地又把名字改了回来。

如果业主没有发现呢?如果业主没有闹呢?华润万象去掉“万象”,‌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品牌价值的缩水‌。业主维权,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对承诺的捍卫‌。

这,并不是华润在杭州的首次降标“事故”。

上一次,杭州华丰造纸厂申花万象天地综合体从M2降级为M3,华润杭曜置地中心业主强烈抗议,多方奔走后,华润调整了招标文件,将商业等级重新定为M2。

降标之后又“听劝”,可以看出华润的左右摇摆:又想成本管控的越界,又怕业主闹坏了口碑。

多么拧巴!

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先说一下,从首次进入杭州,华润置地在杭州的布局逻辑基本是以住宅+商业模式进行,而且重仓商业。

华润在杭州的第一个项目,是杭州万象城。2005年,华润联手新鸿基拿下钱江新城项目,这就是今天网红云集的钱江新城万象城,就是那个除了爱马仕香奈儿没有进驻,其他奢牌几乎都在的万象城,去年贡献了130亿左右的业绩。

这几年华润在杭州的标杆项目基本都有商业资产,目前已布局了杭州万象城、城北万象城、萧山万象汇、杭州东站万象汇、杭州中心、亚奥城、杭珹未来中心、杭曜置地中心等多个商业项目。

早在2019年,华润置地原杭州城市总方朋将投资方向定了三个区域:钱江两岸、大城北和未来科技城。在这一投资策略下,很快一直在杭州市场销售10名开外的华润置地迎来了在杭州的高光时刻,2022年在杭州销售额排位赛中位列第三位,主要是杭珹未来中心和杭曜置地中心两个综合体的贡献。

好成绩就维持了一年。2023年随着方朋被调回深圳,担任深圳公司总经理,华润置地杭州片区迎来了新的城市总娄山杰。

这一年华润置地在杭州明显“失速”。有行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

2023年华润置地在杭州只拿了一块地,既没有土地市场上拿到足够的储备,也没有实现销售业绩的突破,全年拿地金额和面积都没能排进前20,全口径销售业绩甚至没能排进杭州前十。

2024年3月,华润置地组织架构调整,从28个城市变成20个城市公司,彼时担任杭州城市总仅一年的娄山杰被调至上海,担任上海公司总经理,而杭州再次迎来新的城市总徐欢,在这之前徐欢是原上海公司副总。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欢上任后,华润在杭州开始发力,在接续过往住宅+商业的布局逻辑下,开始重点瞄向住宅项目。

2024年至2025年前8月,华润置地耗费105.1亿在杭州拿了5幅地块,连拿三个板块地王,其中之江新城地块和安琪儿地块均为纯住宅用地。

从销售业绩来看,2024年不尽如人意,全年只有全口径销售进了前十,权益和流量金额都还在十名开外。2025年前8月,华润置地流量金额终于排进了前十,来到了第六位,但是依然没能超越2022年。

不过,华润在杭州住宅不如商业做得好。2024年杭州万象城的销售额为130亿,另外杭州萧山万象汇也比较抗打,2024年销售额为30亿元。而同期华润置地在杭州的住宅全口径销售金额只有94.15亿元。

所以,大家是不是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杭州业主们一闹,华润就“听劝”立马改,毕竟华润置地想要重仓杭州的决心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口碑变差了,很有可能在杭州本来就不稳的市场地位,变得更动荡了。

除了杭州,据经济观察报统计,近年来上海、苏州、南京、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的华润项目纷纷爆出品质问题,引发业主维权,主要涉及交付标准降标减配、配置下滑、严重漏水渗水以及墙面开裂等问题。

比如华润“上海第一红盘”,位于上海宝山南大的中環置地中心,在去年就深陷“降标风波”,400余名业主维权。

另外长沙润府的业主更惨,精装房称重梁柱主筋竟被切断,这事还惊动了长沙住建局。这可是华润的高端项目。7月份业主们等来了华润的致歉,并称“将全力整改”。

维权风波不断,央企华润深陷口碑危机。

质量“暴雷”影响下,华润在部分重点城市基本都被友商压一头。

比如上海今年前8月卖了182.65亿亿,排在第三位,而去年同期还在第二。去年全年华润置地在上海卖了311.66亿,没能排进前三,2023年更惨,全口径销售金额只有125.65亿元,排在上海房企第22位。

这些维权事件犹如一张镜子,上海中環置地中心400人维权、长沙润府精装房钢筋门事件,印证降标非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要逼格又能省钱?很难。要么彻底转型成“品质匠人”,要么继续在维权和降标中反复横跳,问题是,业主买单吗?

-END-


来源:城市地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