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破解铸件功能区成型与气密难题!全国优胜队伍的秘诀是这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7 23:14 1

摘要:汇聚优秀作品,直面模具设计大咖!适创科技【跟大咖学设计】专题将通过直播和报道,定期邀请模具设计精英分享方法与经验,为压铸及模具行业从业者开启设计新视野。

汇聚优秀作品,直面模具设计大咖!适创科技【跟大咖学设计】专题将通过直播和报道,定期邀请模具设计精英分享方法与经验,为压铸及模具行业从业者开启设计新视野。

500T、650T压铸机模具布局

浇排系统展示

来自凌云队的唐本怡先生介绍,团队在初期设计了2个开模方案。方案一由于有镶针、镶件、筋条等抱紧力过大的特征,需要做定模司筒顶出结构,环绕孔洞均匀受力,不易损坏孔壁;且因定模方向有2个斜抽芯,3支镶针直径小、抽芯行程长,过于复杂,综合考量后放弃该方案。

开模方案一

方案二中,产品抱紧力在动模方向,定模斜抽芯数量减少,可采用斜抽芯转横抽芯设计的设计;且镶针直径粗、抽芯行程短、压铸生产稳定性高,最终采用方案二。该方案也可以在500T与650T压机中同时使用。

开模方案二

在浇排方案的设计上,由于油道孔等复杂结构的存在,若离浇口过近导致冲蚀和能量损失,同时也需要满足产品复杂功能区的成型,功能区距浇口过远不利于压力传递。团队多人对不同方案快速模拟后,较快决定了进浇方向,通过流道补缩实现各个功能区成型。

进浇方向分析

初始浇排设计中,进浇口厚度为1.6mm,得益于浇口位置选择合理,充填过程中流态顺畅,无明显包卷区域,气孔风险较低。然而,由于浇口较薄,高速速度较快,导致浇口附近冲蚀风险极大,容易拉模并降低模具寿命。

为此,团队采取了适当加厚浇口并优化高速速度的改善措施。终版设计中,浇口厚度加厚至2.2mm,冲蚀风险显著降低。虽然浇口附近存在一定的卷气压力,但由于局部温度较高且补缩压力传递良好,气孔风险依然较低。同时,浇口附近的重要功能区也得到了较好补缩。

冲蚀区域对比

在智铸超云的仿真模拟中,终版浇排的气体含量低于12%,符合预期。

浇排模拟结果

在阀体设计中,由于其内部油路复杂,气体在模具充填过程中容易滞留,并且,本产品需遵守IP68气密性要求,这对模具的排气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案采用了两组排气量更大的M型排气块,确保模腔内气体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并设计了辅助真空方案作为备选措施。

M型排气块设计

M型排气块的内部设计曲折,可增加排气通道的面积,增加更多排气路径,有效减缓气体流速,适合处理模腔内气体积聚较多、流道复杂的情况。

在冷却方案设计中,由于比赛产品比一般阀体壁厚更厚,更容易产生缩孔,需要更快降低温度,因此团队没有采用常规的油温冷却。初步方案完成后,通过循环模拟持续修正。

为降低产品因压铸高位导致的拉模问题,司筒针将设置螺旋水路,水路与顶针间预留8-10丝(0.8mm-1mm)的空隙,且通过烧焊方式防止泄漏。最终,缩孔位置仅集中在非加工区域,不存在暴露风险。后续可适当加厚内浇口,增强补缩作用;或使用热传导性能较好的铍青铜等材料加以针对性改善。

螺旋水路设计

凌云队表示,产品的功能区成型是设计中最优先考虑的任务。它不仅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关键性能和实际使用效果,也关系到整体质量的稳定性和符合设计规范的程度。通过智铸超云,团队可以快速、准确地敲定浇排与凝固方向,并根据后续结果多轮优化,让产品趋于完美。

适创工程师:方案中料管充满度为49.5%,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充满度?关于浇排方案的制定,有没有一些经验与心得呢?

凌云队:我们认为料管充满度在30%-50%是最佳选择。低于30%气体含量过高,也容易降低料温,容易出现冷凝片问题(部分铝合金暴露于空气后形成氧化层,被包覆并随铝液进入型腔最终以片状夹杂的形式分布在铸件内部,由于氧化膜的存在,冷凝片与周围金属无法完全融合,通常伴随微小的间隙);高于50%,在低速阶段就容易产生紊流。

在此前的方案中,我们的料筒充填率高于50%,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紊流。适当优化压铸曲线与缩小渣包体积后,铝液在料筒的填充明显更加平顺,末端损失的热量及含气量更少。

优化前后对比

除了案例展示的部分,我们还想补充两点。一是进浇方向尽量避开镶针,防止温度过高。二是参数设定需要考虑自身设备的能力。例如速度比,新式压铸机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注射速度的切换,我们就不建议取太高的速度比。12-20即可,否则会出现冲蚀或者烧伤的现象。

适创工程师:方案中提到了可以用真空排气作为备选方案,大赛作品中也有选手没采用真空排气。团队一般是在什么产品上更侧重于真空排气呢?

凌云队:一般是阀体、新能源电机、控制器、通讯件等气密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因为这些通过自然排气很难实现。另一种是针对大型汽车薄壁件产品,例如减震塔、横梁纵梁,不仅难以自然排气,在后续的T6/T7等预处理过程中,残留气体可能会受热膨胀,形成气泡,因此需要真空排气。

适创工程师:团队采用司筒针、扁顶针和圆顶针共同形成顶出方案,有什么考量?

凌云队:许多从业者认为扁顶针容易断,但通过合理布置可以减少断裂的风险。我们一般将扁顶针设置于筋条,圆顶针放在镶针附近,尽量放在加工面上减少顶针印。抱紧力较大的镶针附近可以布置司筒针。

顶针布置位置

适创工程师:方案中采用了大角度抽芯的设计,为了使方案适配500T的压铸机,团队设计了一个转向抽芯机构减少厚度。这种机构设计有何需要注意的地方?

定模斜盲抽芯

凌云队:最重要的是考虑模温,获得模具热膨胀系数与模温后,就可以计算出抽芯的制作公差。为了减少卡滞率,建议转向抽芯与垂直方向的角度不超过30度。

来源:小向科技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