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声临其境 博物万象”文博融合创新论坛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成功举办。论坛以“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为范式,旨在推动广电行业与文博场景、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与探索,为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助力。
9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声临其境 博物万象”文博融合创新论坛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成功举办。论坛以“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为范式,旨在推动广电行业与文博场景、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与探索,为北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助力。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褚建好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褚建好论坛上致辞,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并回顾了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建博物馆之城的成果,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博物馆的发展课题呼吁建言,强调需探索博物馆发展新路径、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文科与科普部部长李守勇致辞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文科与科普部部长李守勇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博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出台政策、布局项目、支持技术应用等助力文博数智化转型,同时肯定 “北京之声” 项目成效,期待其继续发挥示范作用,未来也将深化文博与科技合作,共促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体融合研究总监李岳致辞
论坛上,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体融合研究总监李岳发布《全国广电结合文博场景融合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全国广电机构正与文博单位深化融合,构建“双向赋能”新生态。广电机构凭借传播与技术优势,推动文博IP实现“破圈”传播,融合创新案例不断涌现。其中,四川广电《又见三星堆》电视观众超2758万人次、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首播观众9192万人次。
北京广播电视台听听平台运营中心主任、北京讯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彦旭介绍“北京之声”双语数智化综合文博服务平台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梅宁华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
延庆区委宣传部部长宋豪杰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文科与科普部部长李守勇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监事长、原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关战修
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 影像专委会主任李欣
共同启动“北京之声”双语数智化综合文博服务平台上线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于2021年启动,截至目前服务博物馆数量超100家,服务人群突破1100万。为进一步优化文博行业的国际语言环境,提升行业国际化服务水平,会上同步发布“听听北京之声”数智化综合文博服务平台3.0双语版本上线。截至目前,我市依托“北京之声.博物馆”项目为白塔寺等首批12市属博物馆录制了英文导览音频,共计580分钟,音频已正式上线,外籍游客游览这些博物馆时,可现场扫码或登录“听听北京之声”免费收听英文导览,了解更多文物背后的北京故事。后续将为更多博物馆录制英文导览音频,更广传播北京故事和北京声音。
北京延广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守锴与北京广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鹏签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同时,会上延庆融媒与北京广播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立足延庆区独特的生态与人文资源,深度挖掘阐释长城、生态、冰雪、红色、妫河等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延庆特色研学”品牌,助力地区文旅品牌IP影响力提升。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北京广播电视台在文旅融合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梅宁华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梅宁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媒体与博物馆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资源与严谨的科研体系,但其传播受时空所限,媒体则具备多元传播手段,需有优质内容予以支撑。此种深度融合既有助于博物馆更好地面向大众,亦能促进媒体内容精细化发展,从而将优秀文化的传播提升至新境界。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主题发言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介绍,作为中国首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非国有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坚持展览亲民化路线,注重建立人与文物间的情感连接,致力于“打造更具温度的博物馆”。该馆通过设立观复学堂履行社会教育职责,以精美门票留存文化记忆,并积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强化文化传播。此外,观复博物馆创新推出“观复猫”IP,成功突破原有受众范围,吸引更广泛人群关注。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嘉宾分享案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原中国国家博物馆信息网络部副主任王鹏远,基于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阐述了如何推动文化遗产实现从“保护”走向“活化”、从“收藏”迈向“传播”的重大范式转变。 •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全媒体中心主任李伟分享了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省文旅厅、文物局推出的全媒体文博栏目《寻馆记》。该栏目以“讲好1000个文物故事”为核心切入点,有效应对了文博传播中“忽略受众接收方式”与“缺乏品牌IP”的痛点。 • 湖南广播电视台“简牍”系列节目团队代表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文博工作室主理人王成丽介绍,作为湖南广播电视台“简牍”系列节目团队代表,介绍了《听见简牍》系列音频节目如何将学术性简牍内容转化为可听、可感、可参与的故事化表达。节目突破传统广播单向输出模式,通过亲子情景剧、3分钟轻量化音频、沉浸式声景等形式,实现从“学术讲解”到“故事共创”的转型。
“声临其境 博物万象”文博融合创新论坛是2025声音探索者系列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从声音传播突破到跨界融合,从内容共创到价值重塑,共同探讨了文博场景的新需求,展示了广电与文博融合的典型案例,揭示了声音与文博深度融合的丰富路径与广阔前景。声音已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亦将成为未来文博创新的持续回响。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