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峡如果不作为西北输配水中间节点,而是让下游降雨量丰沛的地区用完黄河上游的水。将是中国最大的资源浪费没有之一。摘要:黑山峡位于黄河上游甘宁交界,流域面积25.2 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总面积33.6%,其开发定位是黄河治理的关键前提。目前宁蒙河段淤积严重,防凌防洪压力大,能源、粮食基地及生态建设对供水需求激增,西北电网也需上游电站调峰 —— 多方诉求下,黑山峡开发必须统筹全
黑山峡位于黄河上游甘宁交界,流域面积25.2 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总面积33.6% ,其开发定位是黄河治理的关键前提。目前宁蒙河段淤积严重,防凌防洪压力大,能源、粮食基地及生态建设对供水需求激增,西北电网也需上游电站调峰 —— 多方诉求下,黑山峡开发必须统筹全局。
1 水沙失衡:宁蒙河段的 “心腹之患”黄河天然年径流量534.8 亿立方米,来沙量却达16 亿吨,水少沙多问题突出。宁蒙河段年均径流量331 亿立方米,沙量1.37 亿吨,且 61% 径流量集中在汛期。
但近年经济用水增加、天然来水减少,加上龙羊峡、刘家峡汛期蓄水,宁蒙及中下游汛期水量大减:宁蒙主槽淤积萎缩,平滩流量骤降,凌汛冰下过流能力不足;中下游小北干流淤积,潼关高程居高不下,防洪形势严峻。
如何破局?水土保持只能减支流泥沙,调整水库蓄水会影响供水供电,挖河疏浅每年需7.5 亿元且难解决根本问题。最终方案指向黑山峡: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建反调节水库可使宁蒙年均淤积量降至0.158 亿吨,平滩流量恢复至2000 立方米每秒西线一期调水80 亿立方米后,宁蒙可基本冲淤平衡,平滩流量达2700 立方米每秒简言之,唯有 “增水、减沙、调控水沙”,让黑山峡与龙羊峡、刘家峡联动,才能恢复宁蒙河段行洪输沙功能。
2 防凌攻坚:从 “被动挡冰” 到 “主动调控”宁蒙防凌刻不容缓,过去的办法效果有限:
加高堤防 50 年规划需200 亿元,还可能让河道变成悬河刘家峡严控凌汛期下泄流量,但 2007-2008 年仍出现18 亿立方米最大槽蓄水量,甚至决口险情而黑山峡能从根源缓解:
下泄水温高,可让宁蒙河段零温断面下移400 千米下泄流量传播比刘家峡快3 天以上,能完全控制进入内蒙古的凌汛水量更关键的是,水库拦沙调水可恢复河槽过流能力,减少槽蓄水量10 亿立方米3 水资源突围:支撑国家粮食能源战略黄河流域是重要粮仓和能源基地,预计 2030 年用水需求达547 亿立方米,其中兰州以下占 92%,非汛期占 67.5%。但黄河多年平均低限需水量就有210 亿立方米,仅汛期输沙就需160 亿立方米,枯水年供需矛盾尖锐。
黑山峡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此凸显:建大库容水库可调节径流,既能保障宁蒙生活、工业、农业用水,又能配合中游水库调水调沙,补上水资源配置的关键一环。
4 生态修复:给干旱地区 “解渴”黑山峡附近气候干旱,是沙尘暴发源地,还存在饮水难、经济落后问题。当地规划建设33 万公顷生态灌区,可保护533 万公顷天然草场、让56 万公顷坡耕地退耕还林,但缺水是最大瓶颈。
黑山峡水库能抬高水位、调节径流,为高效节水灌区和城乡饮水提供可靠水源。同时,水库以2500-3000 立方米每秒流量集中泄放,一次洪水持续14 天以上、汛期年均30 天以上,还能帮助减轻内蒙古河道淤积。
5 电力保障:为西北电网和西电东送 “赋能”西北电网需要水电调峰,西电东送北通道也依赖黄河上游水电。但目前龙羊峡、刘家峡等电站受用水和防凌制约,凌汛期发电出力骤降。
建黑山峡工程后,可大幅改善上游梯级电站运行条件:初步估算,西线一期生效前,能增加上游电站保证出力1879 兆瓦、年发电量38.7 亿千瓦时,让上游电站更好承担调峰任务,保障电网供电安全。
最终定位:黄河治理的 “多功能枢纽”综合来看,黑山峡的核心任务明确:既要协调水沙关系、防凌防洪,又要平衡水量调度与发电;既要为附近地区供水改善生态,还要统筹全河水资源配置,成为支撑黄河流域长远发展的战略支点。
来源:窦子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