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伟回应众餐饮店为西贝站台,罗永浩帮忙转发,真因令人无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8:56 3

摘要:罗永浩亲自转发了刘仪伟的澄清,说那句口号只是给餐饮业打气,与西贝无关,让误读就此止住

罗永浩亲自转发了刘仪伟的澄清,说那句口号只是给餐饮业打气,与西贝无关,让误读就此止住

说实话,这一步看着狠普通,其实挺难的

在争议的热浪里,谁愿意出来当“灭火器”,还得顶着被骂“骑墙”的风险

老罗这一回明显收着劲儿,不是打嘴仗的节奏,更像是在收拾残局,避免更多无辜的餐饮店被裹挟

把时间拉回到9月10日,导火索就点着在一条微博上

罗永浩说自己在西贝吃饭,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还呼吁立法明确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这一句扎到很多人的心口上了,吃饭花钱买的到底是新鲜还是方便,谁不想搞明白

第二天,风向急转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硬气回应“100%没有预制菜”,并称要起诉罗永浩

火苗瞬间窜成火舌,网友们围上来,问题从“透明不透明”变成了“谁在撒谎”

罗永浩悬赏十万元征集证据,西贝则公布菜品制作流程,还宣布全国门店后厨开放参观

一些媒体现场看了看,后厨有冷冻预包装食材,炒锅不多,更多是加热调配,这种场景在连锁店里并不少见,但面对“100%没有预制菜”的绝对表述就容易出麻烦

争议升级的关键点,就是定义不统一——“预制菜”到底算什么,冷冻预处理算不算,中央厨房切配是不是现场加工的一部分

9月15日,局势又拐了一弯

罗永浩宣布放弃对贾国龙的法律诉讼,但会继续监督西贝整改

随后西贝发出致歉信,列出九项整改措施,比如把部分中央厨房的前置工序挪回门店现场,强化明示、优化出品流程等

这一步算是把战场从“谁对谁错”的撕扯,往“怎么改、怎么标”的方向拉

偏偏这时,又来了一个新误会

9月19日,刘仪伟在成都办“中国餐饮之光大会”,此前有一段众餐饮老板一起录的加油视频被翻了出来,里头有西贝老板的身影

有网友以为这是在为西贝“站台”,火星子又落到油面上

刘仪伟赶紧回应,说那视频是8月录的

那句口号只是活动宣传语,跟西贝风波无关

,别往那上套

罗永浩立刻转发说明,强调这是为行业打气,不是给某家撑腰

这波操作看着平平,却是无奈中的体面:与其让传言扩散,不如尽快把话题拉回正道

我能理解这份克制,谁都知道舆论喜欢“站队”的戏码,可一旦把餐饮业按成“预制”“反预制”的两派,最先遭殃的就是一线小店——他们没那么多辩解的资源,只有脆弱的口碑

真要说变化,风在政策层面已经转了向

9月21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国务院食安办已组织多部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并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话翻成大白话就是,别吵了,规则要来了,标清楚、说明白,少一些猜忌,多一些选择

数据其实也摆在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显示,像西贝这样的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或预制环节占比普遍超过80%

这不是谁家偷懒,而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结果——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门店还原,提高效率也平衡成本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预制,而在于它是什么、怎么用、标不标、贵不贵

政策在前两年就有铺垫

2024年,监管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在餐饮环节推广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这和现在的争论是一条线上的事

再往前想想

2023年西贝的莜面蒸饺三只29元的争议,官方解释是有机面粉成本高

当时大家吵的是“值不值”

今天吵“预制不预制”,表面不同,内核却相似:

消费者花的是自己辛苦钱,想知道钱花在了哪

我想起一个常见的就餐画面

排队等位时,隔着透明玻璃能看到后厨,蒸汽往上飘,师傅抡勺子,锅里火苗一跳一跳

人对“看得见的手艺”总有天然的好感,这是一种安心

可现实是,很多菜的备料、腌制、分装早在门店之外完成了,门店只是最后一程

这没问题,前提是别把“半成品”当“全手工”,别把“去骨鱼片”说成“现宰现杀”

站在行业角度,也不难理解他们的挣扎

标准化是生存,诚实是底线

你可以用预制提高出餐速度,但就请在菜单上写清楚,这道菜为预制菜门店复热,还原烹饪时间多少;

你也可以坚持全现做,但请接受可能的等候和溢价

选择权交给顾客,解释权留在菜单上

这一轮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站台”的传言

据现代快报报道,网上流传“28家餐饮支持西贝”的说法,罗永浩出面辟谣,直言这个谣传传得太广了,不得不站出来澄清

他还搞了个互动转发活动,气氛轻一点,火气也散一点

有时候,和稀泥不是坏事,把误会拆开,比赢一场吵架更重要

回头看整件事,最核心的不是谁赢谁输,而是“清楚说话”

品牌要清楚,监管要清楚,媒体和KOL也要清楚

消费者的胃口能包容味型差异,却容不下信息含糊

“价格可以贵,前提是贵得明白;

效率可以快,关键是快得诚实”

这句话,落在每一家餐厅门口,都不会显得刺耳

我也在想,如果那天你我走进一家店,菜单上标着“现炒”“当天鲜切”“中央厨房前置”“冷冻食材复热”,你会怎么选

也许你会在工作日点一份复热的炖菜,十分钟开吃;

周末给自己留点耐心,等一份真刀真枪的现炒

这就是选择权的意义,它让我们的日常有弹性

行业的未来,也不该被绑成唯一答案

一个小风波,推着一个大行业往清晰处走,这其实是好事

但愿下一次我们讨论餐饮,不是被情绪牵着走,而是拿着标准和事实说话

当标准落地、标识普及,关于预制与否的争吵就会像饭后的气泡水,咕噜一下也就过去了

最后想说一句

信息透明,尊重选择,才是这场风波的共同答案

信源资料
南方都市报:《多部门正推广预制菜餐饮环节使用明示!西贝风波曾引发热议》-2025年9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西贝深陷 “预制菜” 争议,公关策略引发舆情升级 | 消费舆警指数》-2025年9月21日
现代快报:《罗永浩辟谣 “28家餐饮支持西贝”:这个谣传传得太广了,必须站出来澄清下,转发送 iPhone17》-2025年9月22日

来源:潋滟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