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银川乃至整个北方,对于引起“雷暴哮喘”的蒿草都是深恶痛绝,“除蒿”声一片,管它是什么白蒿、黄蒿、沙蒿,总之只要是带“蒿”字的草,都恨不得要把它们除之而后快!
最近银川乃至整个北方,对于引起“雷暴哮喘”的蒿草都是深恶痛绝,“除蒿”声一片,管它是什么白蒿、黄蒿、沙蒿,总之只要是带“蒿”字的草,都恨不得要把它们除之而后快!
有人说这是“生态灾难”。
有人说这些蒿草固沙防沙漠化效果好,不能一除了之。
有人说没得鼻炎说保留它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人说,必须斩草除根!
……
有人说,既然北方这个草花粉这么厉害,不如离开往南方走,南方没有“雷暴哮喘”,有的只是湿润温暖。其实这样想就错了,因为南方一样有烦恼!南方没有草花粉引起的“雷暴哮喘”,却有水葫芦的泛滥!
水葫芦,顾名思义是一种水生浮生植物。对于北方人来说,它很陌生,可是对于南方人来说,它一样是灾难!
它的繁殖力非常强,只要丢一棵到塘或者湖这样的流动性差的水域里不管它,用不了多久,它将会覆盖整个水面,看着是没什么,但是对于水系生态来说,破坏性却是极大的!南方湖塘沟渠多,每年为了治理它也是煞费苦心,那种烦的心情,跟北方有过敏的人们是一样的!
不过和北方对于“雷暴哮喘”声讨声一片不同,在南方,人们都是默默地撑船“扫荡”,把这些水葫芦捞上岸处置。或晒干,或沤成肥料,或直接粉碎整成饲料等等。
所以,与其声讨,不如想想怎么打理或者“除蒿”。是上马牛羊放牧,还是科技攻关除蒿,或者怎么处理。
说到底,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问题!人和自然相处那么久,从来都只有征服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哪有被自然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如果说有,那是因为不爱护自然造就的结果,远的如楼兰古国,近的如蒿草泛滥让“雷暴哮喘”肆虐!
对于银川来说,防沙治沙经验丰富,有医科大学,有农科院,有农业研究所,更有和沙漠相处的智慧,这小小的草花粉就让很多人打退堂鼓,那银川的脸往哪放?
要知道,银川这座城市一直在努力!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年度活力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五,西北消费者满意度第一,入围幸福之城等荣誉加身,没点手段怎么行?
所以,银川,该你出手了!
面对南北迥异的生态困扰,要意识到,简单粗暴的"铲除"或"逃离"并非解决之道。银川需要来一场关于蒿草的智慧治理!比如合理放牧,通过马牛羊等活动自然抑制蒿草生长;比如培育出低花粉蒿草品种,既保留固沙特性又降低致敏风险;比如打造康养之城等。
记得有本有关自然的书中写道:当人类以谦卑姿态与自然对话时,总能找到双赢的密码。就像如今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既防风固沙又酿出美酒,享誉世界。
银川治沙理念一直走在前面,懂得和沙漠不是对抗,而是共舞。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可以借势“智慧之城”“算力之城”等科技,通过花粉浓度预警系统,提前72小时向市民推送防护提示;社区医院推出的"蒿草过敏脱敏疗法",让越来越多患者能在花开时节自由呼吸。
这场人与自然的博弈中,智慧必将取代蛮力,科技必将消弭对立。
要知道,大自然从不制造敌人,它只是等待着被真正读懂。
就像黄河水滋养出的枸杞田,既能固住流动的沙丘,也能甜了百姓的日子——这或许就是和谐最生动的注脚。
简单一点来说,其实银川,乃至宁夏其实早已经找到“除蒿”的方法,需要的只是推广和加大整治力度而已!
小小草花粉还能把银川难住了?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来源:桂临塞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