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 2025 年 1-8 月理想的累计卖了 26.32 万辆,同比下降 8.6%,只完成了这一目标的 16.5%。关键是理想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销量下滑达到 40%,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2023 年 6 月,李想提出 2025 年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年销量达到 160 万辆。
但 2025 年 1-8 月理想的累计卖了 26.32 万辆,同比下降 8.6%,只完成了这一目标的 16.5%。关键是理想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销量下滑达到 40%,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对此很多人的评价是「理想变得蔚来化了」,理想现在进入到了过去两三年蔚来 NT2.0 时代的节奏。
但作为一个从理想 ONE 时代就一直关注理想汽车这家公司的人来说,理想当下遇到的问题和蔚来毫无关系,是理想现在变得太像特斯拉了。
2024 年 2 月底,马斯克召集高管讨论 Model 2 项目的去留问题,最终决定终止该项目。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包括动力系统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里诺、全球公共政策及业务拓展副总裁罗汉・帕特尔和车型项目总监丹尼尔・何在内的众多高管主张保留 Model 2,但马斯克并未采纳他们的建议。会议结束后的六周内,巴格里诺、帕特尔和丹尼尔三位高管相继离职。
9 月 15 日,根据晚点 Auto 对访朱人杰的采访,这位特斯拉前制造总监的离去也与特斯拉 Model 2 被砍有关。
众多人才的离去指向一个问题:马斯克的心思已经不在造车上了,眼里全是 AI。
特斯拉 Model 3 是 2016 年 3 月 31 日全球正式亮相的,到今天过去了 9 年半时间,这中间特斯拉就新出了 Model Y、Cybertruck、Semi-Truck 三款全新车和 Model YL 一款衍生车,特斯拉 Model 3 是 2023 年大改款的,Model Y 是今年 1 月份大改款的,这种出新车和改款的速度简直是太佛系了。
这里再提一句特斯拉 Model YL,显然特斯拉也眼红六座车市场了,但 Model YL 仅仅是在 Model Y 上稍微拉皮了一下,依然是一台不到 5 米的溜背的伪 SUV,可以想象其三排体验多么灾难了,可以说是极其敷衍的一个衍生品。
可以看到特斯拉在「硬件」上是比较敷衍的,与此同时在「软件」上可以用 All in 来形容了。
马斯克曾透露,2024 年特斯拉在 AI 上的投入超过 100 亿美元,2025 年特斯拉发布的《Master Plan Part 4》中,正式确立为「AI 定义生产力」,通过机器人+AI 重构社会生产要素,标志特斯拉从电动车公司全面转型为 AI 驱动的科技企业。同时马斯克表示,未来 80%的公司价值将来自 Optimus 人形机器人。
如果我们来看马斯克今年以来的发文,基本都是围绕 AI 而来的,AI5/AI6 芯片、Optimus 机器人、FSD 自动驾驶、Robo Taxi……
刚看到的马斯克的最新的帖子是关于 xAI 建成的全球首个千兆瓦级 AI 训练中心。
我们再来看理想汽车,2023 年 1 月 28 日理想汽车 CEO 李想发布全员信,他表示理想汽车的目标是在 2030 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
2023 年 6 月,理想发布自研认知大模型 MindGPT,2024 年 12 月,理想同学 APP 正式上线,当然这个过程中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也比较亮眼,从 BEV+Transformer,端到端+VLM,到今天成为 VLA 路线的先锋,理想对智驾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有目共睹。
今年 7 月份李想参加央视《对话》,谈到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约 60%的时间用于团队建设,30%的时间用于产品,剩下 10%的时间就用于 AI 相关的学习。
当然更加直接关键的证据还是 AI 在理想汽车研发投资中的占比:在理想汽车 2025 年 Q2 的财报会议上,李想表示 2025 年的研发投入会超过 100 亿,其中 AI 要占到 60 亿。
也就是说理想汽车的差不多 6 成的研发投入都给到了 AI,那么可想而知,给到车辆硬件上的自然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理想产品硬件上的迭代速度远远不如竞品。
这里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今年的理想 L 系列的焕新版,主要是标配了激光雷达,Pro 版采用地平线 J6M 芯片,L7/L8 的 Max 版增加了 52 度大电池,再调整下空悬增加个车漆内饰颜色什么的。
可以说在现在极其内卷的市场里,这点改动根本不够看,首先是消费者想要的「超大电池」和「超快充」一个都没有,近期 20 万出头的智己 LS6 已经出了 66 度 +4C 的 800V 增程车型电池,CLTC 纯电续航有 450km,而同级的理想 L6 搭载的是 36.8kWh 的电池,CLTC 续航 212km,可以说是出现代差了。
除了电池问题,L 系列目前的 1.5T 增程器也并不算领先,40.5%的热效率基本是「小孩儿那桌」了,同时还只能加 95 的油。此外,理想 L 系列的风阻和轻量化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另外理想在外观和内饰上也是极其保守,L6789 的外观内饰的套娃程度完爆当年的大众,可以说从设计上来看就是一款车,到了纯电系列,MEGA、i8 虽然外观上完全不同,但内饰还是那一套,对很多潜在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失望的。
这点李想本人在 2025 年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承认了:「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们会出两次牌。接下来我们必须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确保出牌的频率更快。」
今天大家谈到特斯拉,「第一性原理」是绕不开的一个词,确实特斯拉在很多方面都颠覆了行业多年来形成的规则,包括造型方面。
除了 Model S 还算比较常规,后面的 Model X、Model Y 都不是常规造型的 SUV,可以说现在特斯拉卖得最好的 Model Y 是自己开创了一个品类,这种短车头、低离地间隙、溜背造型的「鼠标造型」确实符合纯电动车的第一性原理,实现了低风阻+大空间的最终效果。
到了 Cybertruck,特斯拉可以说是完全放飞自我了,直接拿不锈钢当车身、到处都是锋利的棱角,确实太赛博朋克了。
理想汽车这边,理想 ONE 和 L 系列的造型还是比较传统的,到了纯电方面,MEGA 和 i 系列也和特斯拉 Model Y 一样,完全是基于第一性原理而诞生的造型,低风阻同时追求车内空间最大化,理想 MEGA 和理想 i8 的风阻系数分别只有 0.215 和 0.218。
当然除了上面两个大的方面,李想在很多方面和马斯克也非常像,比如个人 IP 风格非常浓烈,经常在社交平台输出观点。另外李想本人也非常重视基建,曾经点评过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超充桩的布置。
但站在 2025 年的这个时间点来看,理想汽车过早地特斯拉化了。
首先来看「All in AI」这件事,AI 重要吗?重要!但 2024 年特斯拉的营收是 770.7 亿美元(7098.18 亿元),理想汽车 2024 年营收则是 1444.6 亿元人民币,特斯拉是理想汽车的 5 倍多。关键是马斯克还有 X 平台、比肩 ChatGPT 的 Grok 等业务,这两个本身就是强 AI 相关的业务并且能自身造血。
这里的问题就很明显了:理想汽车当下的营收无法很难支撑起其 AI 的伟业,理想当下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营收(也就是扩大销量),假如理想 2025 年的营收是 5000 亿人民币,拿出 8%来做研发就是 400 亿人民币,然后用其中的 50%来投入 AI 就是 200 亿人民币,这样会比现在要游刃有余得多。
对比下这里理想最核心的智能驾驶业务,理想现在的云端算力大约是 13 EFLOPS,华为是 45 EFLOPS,特斯拉估计有 100 EFLOPS,而华为和特斯拉要比理想「有钱得多」,后续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特斯拉就不说了,华为的智驾是可以分摊到多个品牌上面的(目前有 23 款车,还在增加),目前除了鸿蒙智行的五界,长安、一汽、广汽、方程豹、东风等车企都以 HI 的模式用华为的智驾,华为 ADS 的粮草可以说是无限的。
再回到理想汽车这边来,理想汽车想要用有限的粮草打赢智驾这场战争,在过去两年端到端这个赛道上确实后发先至,但从今年的表现来看,理想的智驾开始回到其该有的位置,在懂车帝和第一智驾的横评中,理想的成绩只能说是泯然众人。
而这之前,理想自动驾驶部门有三员大将已经离开岗位,包括负责 VLA 和世界模型的研发的贾鹏;负责端到端模型的研发的夏中谱;负责量产研发的王佳佳。
而现在特斯拉已经不开「AI Day」了,端到端的下一条技术路线是什么样的,大家已经没法抄特斯拉了,理想、小鹏、元戎选择的是 VLA 路线,但华为、地平线和很多厂商并不认同这一路线。
理想想要复制在过去端到端路线上的反超非常困难。
更关键的是今年开始,智驾已经开始有些降温了,上半年小米的事故加上懂车帝的那次横屏,很多消费者开始对智驾有些祛魅了,在今年 2 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也承认 2025 年整个辅助驾驶行业遭遇「至暗时刻」——相关技术与体验在上半年进展缓慢,同时还面临来自监管的挑战。
这里理想汽车面临的困境和美团其实非常像,过去几年美团在 AI 上也有不少投入,但今年的「外卖大战」打下来,大家发现阿里的血条还非常厚,美团则一下子利润都被打没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美团的员工质疑过去几年美团在 AI 上的投入了。
当然这里不是说理想不该在 AI 上大力投入,只是理想和美团一样,得先稳固并扩大自己的基本盘,美团是外卖、团购等,理想则是汽车。
从这次理想 i8 的营销和上市过程,我们明显感受到这不像是我们过去印象中的理想,很多不该出错的地方都踩雷了,这或许就与李想和团队对于 AI 的过分关注,导致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关注变少了。
这里有一位博主《电动汽车叨逼叨》的提议是理想和字节完成史诗级合作,理想的很多 AI 方面的投入可以交给字节来完成,理想本身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和精力放在车型产品上,以更极致的产品力、更快的迭代速度来应对当下极致内卷的市场。
最后来说一下造型问题。
我个人是非常能接受理想 MEGA 和 i 系列的产品外观,甚至我更喜欢没改尾巴的原本准备 2024 年推出的 i 系列的理想。
但显然这样的设计是「需要教育消费者的」,特斯拉有教育消费者的能力,不代表理想就一定有。MEGA 本身出过一次舆论风波,现在的理想 i8 的评论区下面也经常有「质疑这是一台 SUV 而更像 MPV」的言论。
而事实上现在特斯拉 2024 年和 2025 年的销量已经开始同比下滑了,其中造型最特立独行的 Cybertruck 更是卖不动了,现在年销量只剩了 2 万辆的规模,而此前的预定量是超百万的。
最后我还是希望特斯拉能把 Model 2「捡起来」,也期望理想汽车能够给 i6 定个「想神」的价格。
来源:电动车指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