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支“舌头队”正在迅速壮大。一些网友调侃道:“用了iPhone 17,感觉五官都要练出腹肌了”。
“是谁还没跟上潮流,用舌头刷抖音啦!”
这些天,类似的文案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现,配上的视频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用户对着iPhone 17屏幕吐一下舌头,无需动手,视频就自动切换到下一个。
这支“舌头队”正在迅速壮大。一些网友调侃道:“用了iPhone 17,感觉五官都要练出腹肌了”。
苹果直营店工作人员证实,更新了iOS 26之后,用户确实可以设置用舌头隔空刷视频的功能。
具体操作路径是:进入设置-辅助功能-头部跟踪,开启后会出现一个“吐舌”选项,将其设置为“向下滑动”即可实现吐舌头刷抖音的效果。
这个看似搞笑的功能,其实是苹果头部跟踪技术的一种扩展应用。
它通过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来检测用户头部的运动和面部表情变化,当识别到特定的吐舌动作时,便触发相应的操作指令。
社交媒体上已经涌现出大量展示这一功能的视频。
用户们面对苹果手机屏幕,无需动手滑动,仅需隔空吐一下舌头,手机就会自动翻到下一个视频,仿佛手机能“读懂”舌头的指令。
苹果工作人员在看到网友发布的用舌头刷抖音视频后,也亲自体验了一番。
她笑着表示:“确实挺有趣的,就是有点费舌头”。
不少用户抱怨体验几分钟后就感到面部肌肉酸痛,有人调侃道:“以前是手指抽筋,现在是舌头抽筋,苹果成功地转移了我的肌肉疲劳。”
更有网友表示:“以前的苹果能招来舔狗,现在是训练机主自己做舔狗了。”
iPhone 17系列在不同市场的反响呈现出鲜明对比。
据统计,中国市场的预约量已突破700万大关,创下苹果近年新高。
知乎热榜持续被“120Hz高刷屏”和“散热黑科技”等话题占据,用户对标准版首次标配高刷屏的升级尤为兴奋。
而在欧美市场,iPhone 17却遭到了冷遇。外媒报道多聚焦于“新配色”和“电池短板”等细节。
Pro版起售价高达799美元,但电池容量仅3000mAh出头,被外媒嘲讽其“妥妥用一天”的说法宛如“复刻乔布斯时代的老梗”。
iPhone 17系列并非一片好评。社交平台上,无数“果粉”纷纷晒出了自己新入手的iPhone 17系列机型的划痕照片。
有用户委屈地表示,本想用无尘贴膜工具给新机贴膜,结果贴膜工具竟然意外地划伤了手机的铝合金边框,新机瞬间就“破相”了。
掉漆、碰撞凹陷的问题也接连出现。iPhone 17 Pro系列全面改用了铝合金一体化机身设计,铝金属材质莫氏硬度很低,只有2.5-3,很容易出现刮痕。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代iPhone整体结构比以前复杂,制造和加工的难度大幅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整体质感和品控表现。
“吐舌刷抖音”功能虽然看起来像是个娱乐功能,但其核心技术头部跟踪,有着更深层的应用价值。
这项技术最初是为残障人士设计的辅助功能,可以帮助那些手部活动不便的用户更好地操作设备。
苹果近年来一直在加强设备的无障碍功能,从眼球追踪到头部控制,再到现在的表情识别,这些技术最初服务于小众需求,但最终可能会普及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
一些分析师认为,苹果可能在为未来的AR设备做准备,积累更多非触摸交互方式的技术经验。
在AR环境中,传统的手指操作可能不再是最优解,需要更多元化的交互方式。
iPhone 17系列在不同市场的反响差异,反映了苹果产品策略与各地用户需求之间的错位。
当国产手机不断追求参数时,苹果通过“精准刀法”切中了中国用户的痛点。
标准版首次配备120Hz高刷屏和3600mAh电池,终结了“低人一等”的吐槽,Pro版升级液冷散热,解决了游戏党“烫手山芋”的痛点,这些正是国产旗舰的核心卖点。
177g轻薄机身加上40W快充,满足了用户对“手感与续航平衡”的需求。
加之A19芯片性能稳居顶流,中国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款“水桶机”买单。
许多用户开玩笑说,恐怕得准备一些薄荷糖或者口腔清新剂了。
“我可不想因为刷抖音而遭遇社交隔离。”苹果17训练舔狗的标签下,网友们创作了大量段子。
“软硬件创新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从Multi-Touch到Face ID,再到如今的头部跟踪技术,苹果一直在探索人机交互的新边界。”#头条深一度#
1.Apple 官方网站:《iOS 26 辅助功能完整指南》,Apple Inc.
2.YouTube 科技频道:《MKBHD:iPhone 17 Review - The Tongue Scroll Test!》,Marques Brownlee
3.微博:苹果17训练舔狗 话题页,新浪微博
4.抖音:用户实测舌头刷短视频合集,字节跳动
5.知乎:《如何评价iPhone 17和iPhone 17 Pro的首发评测?》问题下的高赞回答,知乎平台
(老A)
来源:非遗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