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先抛开两性问题,其实对人类而言,在看待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立场问题。而立场又是由每个人或者某一类人在某一特定阶段看待问题的态度决定的。
网友发来这个聊天截图,算是她的感悟。
这里先抛开两性问题,其实对人类而言,在看待任何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立场问题。而立场又是由每个人或者某一类人在某一特定阶段看待问题的态度决定的。
在指出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前提下之所以还要特别强调某一特定阶段,那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或某一类人而言,立场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东西,特别是在具体言行这个可观测的领域。至于为什么要把具体言行单独拿出来说,这个后面再讲。
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生存本能决定了他们必须适应现实环境。比如乔木高大,灌木低矮;鸟在天上飞,兽在地上跑,鱼在水中游;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生根发芽结果枯萎;动物从嗷嗷待哺到交配觅食直至衰老。整个生存的过程就是个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
具体到人类,赤条条来,不可能光着屁股度过一生。对于人类而言,每一口食物,每一件遮风挡雨的衣服,这些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都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至于怎么获取,怎么获取更多,具体手段就是要爬到食物链顶端,这个手段和过程首先对植物和动物是有害的,再接下来对人类本身也一定是有害的。
对动植物有害,这个就不做过多解释了,这里只谈为什么对人类本身有害。
因为人类的需求是一致的,你迫切需要的,也一定是我急需得到的。物质需求的多样性先放一边,先讲最基本的。
比如人类对繁衍的需求,人类男性只会对人类女性有这种需求,海豚再水灵,天鹅再优雅,母老虎体格再好,男人也不可能动心。
所以人类的战争史的开端是围绕着争夺交配权展开的,而且这至今也是人类不同种族的核心利益,穆斯林妇女蒙面的传统就源自于其本民族对女性免受外族掠夺的保护。
你可以批评这是落后保守,侵犯女性权益,但又无法否认这种手段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他们自己的权益是一种保护。在人类事实上的男权社会中,对他们自身而言,至少是起到了效果的。
开放与保守不仅仅是两个概念,更是两种手段。人类只要还存在互害模式,这两种概念就会变成相互攻击的手段。
总体来说,强势一方总是秉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从思想文化还是贸易往来上,因为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无论在哪方面都有虹吸效应。
假设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无国籍限制放开移民,不做任何物理或人为阻隔,那么人们会是从强国往弱国跑,还是弱国往强国跑,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否则美国为什么要在美墨边境建墙。
铺垫了这么多,回到网友截图提到的跨性别同性恋无性恋的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在一个保守的国家或民族群体就根本不可能是一个问题。这种问题只会存在于一个开放的国家或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其次,不管是跨性别同性恋无性恋都是一种现象,只有当现象在开放的环境下被放大,那现象才会成为问题。
比如同性恋要求得到更多社会尊重继而要求同性婚姻合法化。这对于绝大多数异性恋的男人女人来说,客观上是在剥夺男人传播基因、取悦女性,女人属于自己的边界清晰的小环境的权力。而这恰恰又是男人女人的生物本能。
既然这个现象事实上是在剥夺男人女人的权力,那就是个问题。只要是个问题,就会出现博弈。一旦出现博弈,就会有立场,不同立场的对阵双方就都会使出对自己有利的手段向对方发起进攻。
站在支持跨性别同性恋无性恋的立场,极力宣扬的是个人自由,恩恩爱爱对社会无害。反对者则强调非社会主流就是变态。具体手段就是各自拿出支持自己立场的典型人物或事例。
双方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思想上的虚无主义,逻辑上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如果只以个别人的个别具体言行作为判断标准和依据,那么立场就永远是站在针尖上,以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使站稳了,最终也会被针尖刺穿自己的脑子。
透过现象看本质,所谓跨性别同性恋无性恋都是人类互害模式下的某种现象,类似于大自然的刮风下雨,利弊只在于你带没带伞、身处何处。能把这么个事儿渲染成了不得的事儿,动机就绝不是打湿你的衣服,吹走你的帽子。
来源:点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