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二:要丢、不动、不沾、要吃,这才是“顺天应人”的智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01:50 1

摘要:《三月廿二,不止是日历上的一天:要丢、不动、不沾、要吃,这才是“顺天应人”的智慧》——从一锅红烧茄子聊到《论语》,从春耕禁忌走进我们心里

《三月廿二,不止是日历上的一天:要丢、不动、不沾、要吃,这才是“顺天应人”的智慧》
——从一锅红烧茄子聊到《论语》,从春耕禁忌走进我们心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农历三月廿二,在今年对照阳历,是2025年4月19日,刚好在春分与谷雨之间,正是“春耕播种、百草萌动”的时节。可在这一天,老辈人却偏偏说,“该静的时候,就别动;该放的时候,莫再撑。”这说的不是种地,而是人心。

你有没有发现,阳光开始热了,但雨却常来,衣服刚晒干又湿,情绪也仿佛跟着变得忽上忽下。春天是生发之时,却也是“藏风聚气”的关键口,三月廿二这一天,被称作“转气日”,意味着一个小小的节点,往往能决定一整年的顺逆。古人不信星座,也不测塔罗,他们靠的是——习俗里的智慧。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月廿二四件事”:
1要丢、2不动、3不沾、4要吃。

别小看这四句话,它们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

在这天,许多地方流行“扫屋丢物”,不是大扫除的那种硬性劳动,而是一种“送穷”的仪式。

还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回,林黛玉看到贾宝玉撕了几张信纸扔窗外,就嗔怪他糟蹋纸张,宝玉却笑说:“纸上是烦心话,撕了,省得日后看着心烦。”这其实就是“要丢”的心态。

不是非要把什么贵重物品扔掉,而是把那些:

不再适合的衣服,一直拖着的“以后再看”的文件,翻来覆去都舍不得删的旧聊天记录……

一并“清出去”。物乱心不静,越是换季,越要减负。否则,春天来了,你却还背着冬天的烦。

现代心理学也支持这一点——“环境杂乱,情绪易乱”。所以,从今天起,把“丢”当成一种主动的“整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三月廿二,古人称之为“小转运日”,不宜远行、不宜争执。老话说得玄乎,但如果你仔细琢磨,其实很讲道理。

春天的气候多变、气压不稳,人容易情绪波动,肝火旺盛、精神疲乏。这个时候,最忌讳“跟自己较劲”。

遇到争吵,别争高低,走开比吵赢更重要。有了计划,暂时拖延未必是坏事,蓄势待发也很关键。如果感到疲惫,不如今日早点歇,静一静,让“气”归位。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祖母总说:“风头上的鸟别飞,天不定、人不动。”那时我还不懂,如今越活越明白:有时候,“不动”,其实是最大的主动。

“敬鬼神而远之。”——《论语》

古人讲究避邪、避灾,不光是物理意义上的“干净”,更多是气场上的“洁净”。

三月廿二,是“气场转换”的日子,传说中阴阳交汇、百病易感,老一辈人这天会:

不去医院、不参加葬礼,不碰生肉、不说晦气话,连衣服颜色都偏爱素净或淡绿,忌穿大红大紫。

你说这是迷信也好,但现代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负能量场”悄然入侵我们的心。负面新闻看多了、阴郁的朋友圈刷多了、与焦躁的人聊天多了,你是否也感到心里烦、睡不好?

所以今天这条“不沾”,不是封闭自己,而是给自己一个“清洁日”。洗个热水澡、关掉群聊通知、听点舒缓的音乐……把心也洗洗,才好接好运。

说到“吃”,这就不能不讲讲今天的传统菜——红烧茄子

为什么是茄子?因为茄子属寒,春燥易上火,茄子正好能清热。而且,三月廿二过后,茄子即将退季,最后的“春茄”肉嫩皮薄,正当好时节。

做法如下:
材料:茄子2条、生姜2片、大蒜3瓣、酱油2大勺、糖1勺、盐适量、食用油适量。
步骤

茄子切块,用盐水浸泡10分钟后沥干。油锅加热,茄子炸至两面金黄。锅中留少许油,下姜蒜爆香,加入茄子、调料,翻炒收汁。出锅前撒少许香葱或芝麻。

小时候吃茄子,总觉得软塌塌的,现在才懂,那叫“入口即化”。像很多老习俗,看似没道理,其实是历代生活智慧的积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春天的第一顿茄子,是养胃,也养运。

1要丢——不只是清空物品,是放下过往。
2不动——不是偷懒,而是积蓄力量。
3不沾——不等于排斥他人,而是守住自己。
4要吃——不单是满足口腹,而是顺应天时,调养身心。

《左传》有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不光是对别人好,更是对自己负责。

三月廿二,不是什么大节,也不张灯结彩,却恰恰因为平凡、因为无声,才更值得我们静心守候、认真对待。因为你如何度过这一天,也许,真的能影响你一整年。

那么,你准备好“丢掉什么”“静下哪颗心”了吗?

记得今晚别熬夜,给自己煮一碗温热的米粥,配上一碟红烧茄子。万事不必太急,顺着天时,养着人心,人生就会悄悄转运。

如果你也觉得这些习俗有趣、这些智慧可敬,不妨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感受中国节令的脉动与心意。你今天,做了哪一件?留言聊聊。

来源:番茄味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