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成果发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20:43 3

摘要:9月22日,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论坛以“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为主题,除开幕大会、闭幕大会外,还设置“1+5+13”19场专项活动,即1场绿色产业展览、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13场平行论坛,涵盖成果发布、经验交流、产业推介、

9月22日,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论坛以“绿色北京新航程 绿色经济新标杆”为主题,除开幕大会、闭幕大会外,还设置“1+5+13”19场专项活动,即1场绿色产业展览、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13场平行论坛,涵盖成果发布、经验交流、产业推介、政策发布等多个维度。

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是继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后,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标志性举措,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在论坛开幕大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发布了北京市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工作进展。

杨秀玲介绍,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我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5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国构建起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中占据“主动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去年10月,印发了《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一年来,全市各部门、各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勠力开拓创新,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全市已初步构建起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绿色发展是时代命题,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北京市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着力构建“研发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让绿色技术从“实验室”快步走向“大市场”。

从绿色技术储备看,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到6.7万件,年均增速达到14.6%;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专业人才、推动技术迭代的核心阵地。

从国家级平台建设赋能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中心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链接全球,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引领性、国际影响力、全面开放的市场化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教育部批复设立,进一步强化高校绿色技术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从重大绿色创新产品准入看,D-阿洛酮糖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为食品行业低碳化装上新引擎;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生产的解脂耶氏酵母蛋白,获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新饲料原料,这是全国首张该类别的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开创了“碳资源化利用”在饲料领域应用的先河。

一批绿色产业项目成果加快布局落地

绿色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引擎”,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基石”。北京市将加快发展先进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从重点领域看,出台《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绿电利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近三成,每用3度电就有近1度是绿电。《北京市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加快推动11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实施。国内首个新蛋白科技创新基地正式落地丰台并投入使用,平谷农业中关村可持续蛋白研究中心同步设立。北京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国家氢燃料电池检验检测中心竣工验收,填补华北地区国家级氢能检测机构空白,为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国内首个新蛋白科技创新基地

从产业发展能级看,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全市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19万辆,是“十三五”末期近3倍。全国首车30兆帕氢气出厂,大幅提升氢能商业化应用的经济性;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发布,338项标准初步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产业标准生态;全球首套纯氢爆震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为氢能高效利用提供“北京方案”。

从要素服务市场看,北京绿色交易所服务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交易启动,截至8月底,累计成交量271万吨、成交额2.3亿元,碳减排变成“真金白银”。在京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率达到68%;全球领先的实物资产行业可持续发展评级机构GRESB落户朝阳;建设发布ESG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实现ESG披露与管理提供便捷工具,在全国率先将ESG运用在政府采购领域,多个项目成功实践。北京市绿色金融产品超市上架15家主要金融机构的27款绿色产品,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满足企业绿色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近2.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超9100亿元,绿色贷款规模、绿色债券发行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首都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各区绿色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

立足各区功能定位和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以“一区一策”激活特色潜能,形成绿色经济的多元增长极,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系统性协同”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城市副中心出台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着力培育碳专业服务业、ESG专业服务业等“6+4”绿色产业,实施北京光学仪器厂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平谷区出台加快替代蛋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围绕核心科技攻关研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替代蛋白3+X产业体系、提升创新发展支撑能力,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替代蛋白产业集群。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科技强绿、治理创绿、交通促绿、能碳筑绿、对标树绿五大行动,对共40项措施给予真金白银补贴奖励。

房山区制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储能、绿色氢能、绿色新材料、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气候韧性、生物降解等绿色产业,打造北京市绿色产业集聚区。

中关村(房山)绿色能源产业园效果图

东城、西城、朝阳、昌平、怀柔等区也研究形成了绿色经济实施方案或专项政策。

一批绿色交流合作成果正服务全国、走向国际

北京市以绿色文化传播为纽带,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交流合作,在绿色发展舞台上发出“北京声音”、贡献“北京智慧”。

从组织机构看,全国ESG标准委员会落地北京,发挥北京人才智力资源,服务全国可持续标准制度建设。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创新与合作组织(ICTO)、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中心在京落地,支撑促进国际绿色发展交流合作。

从交流平台看,陆续推动举办了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世界燃气大会等,旨在汇聚各方资源,让绿色技术、理念、资源在这里跨界融合、双向奔赴。

从全民参与来看,“北京MaaS城市绿色出行”案例成功入选联合国《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为超大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供“北京范例”。

扬帆远航,五方面标杆引领工程塑造未来

下一步,北京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组织实施五个方面标杆引领工程:

一是绿色技术创新标杆。培育一批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北京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为绿色技术的评价、融资、推广和国际交流提供专业服务,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二是绿色产业培育标杆。着力加强先进能源、合成生物、可持续蛋白等产业创新发展,围绕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研究出台一批支持举措。立足国际交往中心定位,支持吸引一批绿色发展领域国际组织在京发展落户。

三是绿色宜居城市建设标杆。将城市更新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能源、建筑、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建成全领域、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统,全面推动花园城市建设。

四是绿色文化涵育标杆。加快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大中小幼绿色低碳教育体系,支持相关平台开设绿色主题打卡地图,不断提高北京绿色文化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是绿色合作共建共享标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中新天津生态城合作联动,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