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我蹲在马桶上刷《乔布斯传》,看到1997年他回归苹果第一件事就把70%的产品线砍得精光时,差点把手机扔进水箱——这哥们怕不是被硅谷的阳光晒傻了?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放弃才是真正的得到。
上周三,我蹲在马桶上刷《乔布斯传》,看到1997年他回归苹果第一件事就把70%的产品线砍得精光时,差点把手机扔进水箱——这哥们怕不是被硅谷的阳光晒傻了?
乔布斯的一句话却让我愣住了:“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我盯着这句话三分钟,马桶圈都坐凉了。
01 完美主义陷阱:99%的人把“求全”当“完美”,把“忙碌”当“努力”
1997年的苹果濒临破产,产品线杂乱无章:有针对学生的教育电脑、针对企业的服务器、针对设计师的工作站,甚至还有能当传真机用的奇葩产品。
乔布斯画了个简单的2x2格子,横轴写“消费级”和“专业级”,纵轴写“桌面”和“便携”,然后宣布:“苹果只做这四个象限里的产品,其他的全部砍掉。”
高管们几乎崩溃:“那我们研发了半年的儿童电脑怎么办?刚签了订单的打印机怎么办?”乔布斯的回答冷酷到底:“留着它们,苹果才会真的死。”
结果呢?砍掉70%产品线后,苹果集中精力打造iMac,不仅半年后扭亏为盈,更为后来的iPod、iPhone和iPad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我们这些“平庸的大多数”,最擅长的是“把路走宽”——实则是把路走乱。
我曾认识一位程序员,本职工作还没做到顶尖,就忙着学剪辑、搞直播,美其名曰“多技能傍身”。结果直播没火,代码写得漏洞百出,被老板约谈时还委屈:“我明明比别人努力两倍!”
这就是我们陷入的第一个平庸陷阱:像去超市只想买牛奶,却因为饼干打折、薯片促销,最后拎回一堆过期都吃不完的零食,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02 机会焦虑症:99%的人把“垃圾机会”当宝,把真正机会挤走
去年我有个朋友跟风做短视频,今天拍美食、明天讲知识、后天搞探店,信誓旦旦地说:“多试试总能找到风口。”结果半年后粉丝没破千,反而辞了工作在家啃老。
乔布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思路。早在2002年,苹果就有能力做平板电脑,但他却将项目搁置,理由是“时机未到”。团队急得跳脚:“微软都开始做了,我们再不做就晚了!”乔布斯却淡然回应:“晚?比起做错,晚一点算什么?”
直到2010年,触摸屏技术成熟,用户体验达到预期,他才推出iPad,一上市就卖爆,半年销售1500万台。
我们大多数人患有严重的“机会焦虑症”,看到别人排队就想凑过去,不管前面是卖奶茶还是办信用卡。而乔布斯的策略是“看到排队先琢磨这队值不值得排”。
乔布斯说过:“创新就是对1000件事说不,这样你才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那1件事。”99%的人之所以平庸,不是因为没机会,而是因为机会太多,把垃圾机会当宝,把真正的机会挤走了。
03 用户讨好症:99%的人把“迎合”当“专业”,把“妥协”当“服务”
最近我用一款记账APP,本来只想简单记个账,结果发现它能叫外卖、能社交、能理财,甚至还有“好友PK账单”功能。每次记账都像在玩社交软件,最后账没记明白,倒加了一堆陌生人好友。
这让我想起乔布斯那个“反人类”的操作:iPhone初期没有复制粘贴功能,用户骂声一片,他却坚持不加,直到一年后才推出。面对质疑,他解释道:“因为我要让用户习惯更好的方式。”
原来他觉得当时的复制粘贴交互不够优雅,宁愿被骂也不将就。最终苹果的剪切板设计确实比同时代的手机更简洁好用。
乔布斯的“懂用户”不是“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用户需要什么,我比他们先知道,然后引导他们接受更好的”。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是“讨好型思维”:做产品的,用户说要加功能就加,最后产品臃肿不堪;做服务的,客户说改方案就改,最后面目全非;在职场上,同事让帮忙就帮忙,自己的主业反而荒废了。
真正的专业不是一味迎合,而是用专业能力引导客户走向更好的结果。就像优秀的家长不是孩子要糖就给,而是告诉孩子“吃糖不好,我们吃水果”。
04 三步摆脱平庸:向乔布斯学习“少做事”的智慧
第一步:定期“砍项目”
每季度审视一次正在做的事情,问自己:“如果只能保留三件事,我会保留什么?”然后果断砍掉剩下的。乔布斯说:“简化意味着剔除多余部分,从而让必要部分说话。”
第二步:建立“不做清单”
列出那些看似诱人实则浪费时间的活动:比如跟风热点、无意义的社交、讨好难缠的客户。每次想要行动前先看清单,避免陷入机会主义陷阱。
第三步:引领而非迎合
面对需求时多问一句:“这是用户想要的,还是用户真正需要的?”用专业能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妥协。记住乔布斯的忠告:“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展示给他们看。”
05 写在最后
乔布斯曾在斯坦福演讲中说:“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
如今我蹲马桶时不再刷“成功学”,而是思考:“今天我又多做了哪些没必要的事?”少走弯路,就是最快的路。
99%的人注定平庸,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或不够努力,而是被“常识”绑架:以为“多做就是努力”,以为“抓住机会就是成功”,以为“迎合就是专业”。
乔布斯的智慧恰恰是反常识的——只有放弃多数人追逐的,才能得到少数人拥有的。
这个时代不缺少努力的人,缺少的是敢于放弃的智者。当你学会对99%的事情说“不”,那1%的真正重要之事才会回报你意想不到的丰厚礼物。
来源:小杨科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