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 | 范稳×白烨×李洱×李银和×韩敬群×奕丹:彩云之南的家国史诗与铁路传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20:23 1

摘要:一部铁路史,半部家国书。范稳最新长篇小说《青云梯》即将进入读者的视野,带领我们踏上一条贯穿云南百年风云的文学之路。

【活动内容】

活动嘉宾

范稳

著名作家、《青云梯》作者

白烨

著名评论家

李洱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李银和

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

韩敬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活动主持

奕丹

主持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活动日期

2025年9月27日(周六)19:00-21: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活动费用

免费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太阳码

进入报名页面

坐席有限,先到先得

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观众

将获得赠书1本

直播平台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

一部铁路史,半部家国书。范稳最新长篇小说《青云梯》即将进入读者的视野,带领我们踏上一条贯穿云南百年风云的文学之路。

《青云梯》以滇南“个碧石铁路”为叙事主轴,故事背景从上世纪初法国殖民者的铁轨侵入,到滇人自建中国首条民营铁路的壮举,再到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背景下国际大通道的延伸——铁路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条承载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阶梯。它串连着村庄、矿山、城镇,也勾连着个人与国族的命运沉浮。

作品以恢弘结构织就四重交响:铁路修筑的艰辛史、吴陈两家族的兴衰史、滇南绚烂的地域风物史、边地革命的壮烈史。四线交织,跌宕起伏,形成一部多声部的史诗巨作。《人民文学》杂志在卷首语中高度评价:“从个体、细节和日常入手,自始至终贯穿着的却是浓烈坚决的家国情怀。”“获得了史诗般的正大品格。”

范稳以探寻者之姿,深入历史缝隙,打捞未被言说的记忆。他笔下的铁路,是物理意义上的轨道,更是隐喻层面的“青云之梯”——通往自强、尊严与梦想。书中人物在时代列车上一往无前,他们的爱恨、抉择、牺牲与坚守,映照出一个民族在屈辱中觉醒、在困境中奋进的精神历程。

2025 年 9月27日(周六)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著名作家、《青云梯》作者范稳,著名评论家白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李银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及主持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奕丹做客北京SKP 4FSKP RENDEZ-VOUS,共同奔赴这场文学之旅,跟随《青云梯》,抵达历史深处,也驶向未来和远方。

【活动嘉宾】

范稳

现供职于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批“云岭文艺名家”获得者。代表作为反映西藏百年历史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其中《水乳大地》被翻译成法文出版,《悲悯大地》被翻译成英文出版。另一部反映滇越铁路修筑史的长篇小说《碧色寨》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吾血吾土》和《重庆之眼》是其反映抗战历史的两部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八届、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第八届、十一届“十月文学奖”,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等重要文学奖项。长篇小说《重庆之眼》获2017年度中国好书,长篇小说《太阳转身》获2021年度中国好书。

白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洱

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在高校任教多年,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等。《花腔》2003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新时期文学三十年”(1979—2009)中国十佳长篇小说。《应物兄》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被译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韩语等在海外出版。

李银和

编审职称,现任云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从事新闻出版工作30余年,策划组织出版的图书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韩敬群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专著《编辑的光辉宝藏》,策划出版《北上》《宝水》《中关村笔记》等图书。

【活动主持】

奕丹

主持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青云梯》

著者: 范稳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青云梯》是著名作家范稳最新的长篇力作。作品以云南高原一百年的交通发展史为背景,展现云南人民立志改变交通状况的历史风云和为此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上世纪初法国殖民者用一列火车撞开了南中国的大门,到滇南人民知耻后勇、自强不息,独立修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再到21世纪高铁高速蜿蜒在云南高原的崇山峻岭,直至在新时代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部署,打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人民把铁路修到了境外。高原上的铁路,就是一条通向云端、通往四面八方、通向美好未来的天梯。

作品结构恢弘大气,有丰富立体的层次。它既写了百年铁路修建史,也写了吴、陈两个家族的百年兴衰沉浮史。它同时是一部云南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与风物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边地红色革命史。这四个部分水乳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多声部的交响诗。《人民文学》杂志在2025年第2、3期隆重连载《青云梯》,并在卷首语中高度评价:“(作品)从个体、细节和日常入手,自始至终贯穿着的却是浓烈坚决的家国情怀。与人物同行的,是历史的演进和民族的变革,是以云南大地从寸轨道高铁为样本的中国铁路自力更生的历史。由此,《青云梯》也获得了史诗般的正大品格。”

编辑:王若凡

二审:樊金凤

三审:胡晓舟

|往期精选|

来源:十月文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