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进入祛魅时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22:51 1

摘要:作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鲶鱼,特斯拉在今年又一次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化,从FSD入华开始,智驾争夺战进入了顶峰,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知道一个答案,特斯拉的FSD和国内智驾的水平究竟差距有多少?

全民智驾普及,戴上了紧箍咒。

作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鲶鱼,特斯拉在今年又一次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化,从FSD入华开始,智驾争夺战进入了顶峰,几乎所有人都想要知道一个答案,特斯拉的FSD和国内智驾的水平究竟差距有多少?

这背后,是车企疯狂追赶超过一年的努力,从特斯拉在北美推出FSD V12版本后,国内车企都希望能够证明自己超越了特斯拉。

而在更早之前,从辅助驾驶变成智能辅助驾驶开始,智驾就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关注热点,从高快领航到城市领航,追逐科技浪潮的车企进入到一个你追我赶的快时代。

当L2后增加无数修饰词后,智驾就已经出轨到失速的状态,一直到3月29日,一场惨痛的车祸,为这场近乎全民智驾狂欢踩上了一脚重重的刹车。

一时间,全民追捧的小米汽车沦为了众矢之的,“智驾”也成为了地方交通部门管理的重点。

4月17日,多部门发布一系列内容,对智驾戴上了史上最严的紧箍咒。

最严紧箍咒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重点讨论关于车企OTA升级备案和驾驶辅助功能测试的内容。

特别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除此外,公安部有关部门也在官方平台发文,强调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明确任何因辅助驾驶系统发生的车祸责任都将由驾驶员承担。

并且还强调,车企在宣传时如果夸大功能,误导消费者的将构成违法行为,处于行政处罚,严重的将构成刑事犯罪。

可以说,这是在所谓智驾普及元年的开始,就为车企套上了紧箍咒,行政主管部门开始对于已经处于混乱的智驾宣传和使用进行整治。

在重压之下,车企内部也面临着更严格的审核,在与某大型国有车企内部人员交谈中,了解到,工信部目前对于智驾相关的OTA升级的备案全部亮起红灯,重点车型的OTA升级只能进行删减后再送审。

同时,根据一份流传出的会议纪要显示,车企在智驾相关的宣传中将面临更为严苛的规定。

首先,叫停公测,包括所谓内部千人团和万人团测试都需要在公告后进行,禁止拿用户做测试。

其次,规范宣传用语,L3以下只能使用辅助驾驶,包括接管一词也不能出现在宣传用语中,代客泊车、远程遥控等用词也全部被禁止。

至于这份会议纪要的真伪,目前还不太清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不久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对中国版的FSD进行改名,官网将此前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特斯拉的行为,意味着早在小米的事故之前,主管部门就已经对于辅助驾驶的宣传进行审核,但是在面对市场竞争中,不少车企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所谓的流量火中取栗。

而且,从高阶辅助驾驶功能上市以来,相关的事故就发生了不少,几乎没有哪一家品牌有幸免过,但是因为重视程度不足,一直没有形成关注,甚至还产生了不少车主故意将辅助驾驶违规使用的情况。

在如今智驾由高配走向标配的普及元年,主管部门的出手也是及时纠正智驾滥用的不正之风,在行业内部无法形成有效的自律下,只能靠行政主管部门下场来及时止损,严格的管理只是开始,更多的还需要全民参与。

全民祛魅

关于智驾,其实整个行业都形成了一种盲目的追逐,特别是在AI大火之后,在一般消费者的认知中,似乎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替代人类从事一部分劳动。

但是,汽车行驶在路上本就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事件,人类驾驶都不能避免错误,更何况是学习人类的AI,出现错误是一定的。

从车企来说,智驾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需要在产品宣传中形成关注点,就需要考虑宣传的尺度,对于技术存在敬畏,而不是只为宣传服务,过于夸大的向自动驾驶靠近,L2.999的9再无限多也不可能直接与L3划等号。

特别是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智驾就成为了智能辅助驾驶的简称,但正是这一简称却将最重要的辅助功能漏掉,让不少消费认为智驾就是智能驾驶,就等于自动驾驶。

所以,从宣传用词上,车企就应该回归本质,辅助驾驶就是辅助驾驶,再智能的辅助驾驶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让消费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而不是宣传内容下的一行行小字提示。

作为用户,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则要明确的了解功能的边界,特别是在学习辅助驾驶的内容时,不能流于形式,因为只有在这些智驾考试中才能了解到智驾的能力究竟有多么脆弱。

而且在使用时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盲目使用一些所谓的“智驾神器”来投机取巧,意外对于系统来说只是数字上的概率问题,但对于用户来说就只有0和100%两种结果。

从媒体宣传来说,更需要形成正向的引导,特别是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平台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及时审核一些不良引导的内容,拿出之前下架雷军直播的魄力,大力整治这些内容。

更重要的是需要行政管理部门,执法部门对于技术热点有预判的能力,在发现存在违规行为的时候就应该及时管理,而不是看着影响一步步扩大才出手。

同时,又需要执法部门不能对于这类问题一刀切,在这次热点事故发生后,不少高速上出现了禁用辅助驾驶的提醒。

面对技术的发展,整个行业还是要用科学谨慎的态度去对待,避免盲从的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反对,还是需要回归技术本质,形成明确的监管体系,保证技术在可控的范围内使用。

同时,这些问题也在倒逼立法部门及时立法或者修改法律来完善对于技术发展产生的新的法律需求,例如提高智驾违规使用的处罚力度,增加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中关于辅助驾驶使用的内容等。

特别是对于L3和L4自动驾驶法律的缺失,让部分企业在宣传中淡化相关分级的概念,将辅助与自动的边界模糊化,才导致了目前的诸多问题。

从长远来看,此次监管收紧是智能驾驶产业迈向成熟的必经阶段。短期来看,车企需应对合规成本上升和宣传策略调整;长期而言,政策通过“去伪存真”为技术创新与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对于辅助驾驶的严格管理,也在驱动车企和相关研发企业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突破,而不是卡在,目前不上不下的状态中,逃避义务。

未来,行业需在技术突破、法规完善与用户教育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保证技术更加安全的服务于人。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END-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微博|汽车头条|汽势传媒|搜狐号

哔哩哔哩|车友头条|咪咕视频|有车号

来源:BusinessCar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