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师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深化基层治理,全方位推进法治师市建设,从提升依法行政质效到推动多元普法深入人心,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到法治成果全民共享,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效能突出、群众满意的法治体系,“法治六师”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核 心 阅 读
近年来,师市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深化基层治理,全方位推进法治师市建设,从提升依法行政质效到推动多元普法深入人心,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到法治成果全民共享,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效能突出、群众满意的法治体系,“法治六师”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以上率下 全民普法凝聚合力
师市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先手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师市主要领导带头宣讲宪法,发挥“头雁效应”;行政常务会专题学法年均不少于2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开展专题学法275场,覆盖3256人次;党校(行政学院)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举办126期培训班、8207名学员系统讲授法律知识;组织机关干部旁听庭审38场,学法用法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8%,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师市率先在兵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创新建立“三单两书”责任机制,引入“网络投票+扫码评分”方式,吸引45万人次参与评议。对26个行政部门、14个团场(镇)开展全覆盖法治督察,实现问题现场反馈、闭环整改,推动法治建设落地落实。
制度筑堤 依法行政提质增效
在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重大决策均经合法性审查,团镇和部门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100%公开。
组建5个综合执法支队、18个执法大队,配备执法人员197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出台23项措施规范执法流程。开展涉企执法专项整治,实地监督36场,动态调整26个部门权责清单。
此外,师市加大行政争议化解力度,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累计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93件;出台行政败诉责任追究办法,通过“追责+通报+移送”闭环管理,倒逼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降低行政败诉风险。
创新普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师市积极打造多元普法矩阵,让“法治六师”形象可感可知。在内容创作上,原创“达达”“香香”法治动漫形象,制作微动漫105部、表情包32个,通过“六师普法”抖音号、“法治六师”视频号广泛传播,并将普法内容融入公交、出租车等公共场景,营造沉浸式普法氛围。
在阵地建设上,投入195万元建成宪法广场、法治公园、法治小区等实体阵地;在31个小区出入口、400部电梯投放法治海报,发送法治短信31万条;依托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专题法治讲座2655场,让法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在传播形式上,首创“逢六说法”直播间,每月6日、16日、26日定时开播,累计举办153场,覆盖25万人次;制作普法短视频467部,总浏览量超2000万,其中2部作品被司法部新媒体平台采用,1幅法治海报获中央网信办优秀作品奖,普法影响力持续扩大。
基层治理,矛盾化解在源头
师市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兵团实践,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综治中心推行“五有五规范”“三区一平台”运行模式,推动10个重点部门常驻、9个行业主管部门轮驻。
同时,搭建17个“群众说事点”,上线“慧调”小程序,吸纳180名调解专家、80名专职调解员入驻;“奇乐融融”兵地联合调解室在3个月内化解纠纷107件,收获群众锦旗5面。近五年,师市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累计调解纠纷18032件,成功率达99.75%,涉及群众4.8万余人,挽回经济损失5.86亿元。
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惠民暖心。师市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等专项活动,为374名农民工追回欠薪1185.86万元;为106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216场,审查合同1200份,组织法治宣传136场;办理公证1.1万件,其中“最多跑一次”公证7500余件,上门服务900余件,切实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张雪晶
文中均为资料图
编 辑:鲍 飞
一 审:王译娴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牛宏君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