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博主卫先生在关注山东省青岛市侯元祥涉嫌 “妨害药品管理罪” 一案时,通过发布监督文章的方式,试图让更多人了解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两篇监督文章先后遭遇了连续删除的情况。其中,第一篇文章发布后不到 16 个小时就被删除,而第二
近日,博主卫先生在关注山东省青岛市侯元祥涉嫌 “妨害药品管理罪” 一案时,通过发布监督文章的方式,试图让更多人了解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两篇监督文章先后遭遇了连续删除的情况。其中,第一篇文章发布后不到 16 个小时就被删除,而第二篇更是在短短不到 3 个小时内就消失不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央巡视组驻鲁工作期间。中央巡视组进驻山东,旨在深入了解各方面情况,推动解决突出问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关键时期,监督文章被删,无疑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和监督环境的高度关注。大家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文章被删除?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侯元祥涉嫌 “妨害药品管理罪” 一案中,卫先生的监督文章重点揭示了案件里存在的主要程序问题。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在处理涉及中医诊疗行为的案件时,需要获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专业认定 ,因为中医诊疗行为的定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行业标准来判断。然而,在这起案件里,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在未获得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专业认定的情况下,就越权对中医诊疗行为进行定性,还直接启动刑事司法程序。这一做法明显违反了 “行刑衔接” 的法定原则和程序要求。“行刑衔接” 要求行政机关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同时要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程序的正当性 。而此次相关部门的行为,跳过了关键的专业认定环节,使得整个案件的处理程序存在严重瑕疵。这些文章被删除,很有可能是某些人想要阻止这些程序瑕疵被进一步传播和审视,避免引发公众对案件处理公正性的质疑。
卫先生的文章还提出了执法部门可能存在选择性适用法律的问题。在这起案件中,执法部门避开入罪门槛较高的 “非法行医罪”,而选择适用证明标准相对较低的 “妨害药品管理罪”。“非法行医罪” 要求行为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且情节严重,其认定标准较为严格 ;而 “妨害药品管理罪” 在某些情况下的证明标准相对较低。执法部门这样的选择,难免让人质疑是否存在选择性执法的情况。这种选择性执法的质疑一旦扩散,会严重影响公众对执法部门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信任。所以,删除文章的行动可能旨在遏制这一质疑的传播,防止公众对执法部门的行为产生更多负面看法,维护相关部门表面上的执法形象。
中央巡视组驻鲁工作,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包括司法案件的处理是否公正、合法,监督民意表达是否畅通等,以此推动问题的解决,促进地方的健康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删除监督文章,客观上造成了信息阻隔效应。巡视组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和民意,就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干扰了巡视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不仅损害了巡视制度的权威性,也阻碍了公众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让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文章被删这一情况,已然不再单纯局限于原案件本身的范畴,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独立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深远,它涉及到信息监督渠道能否保持畅通无阻,而信息监督渠道畅通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公众监督权能否得以有效行使。公众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当监督文章被随意删除,公众无法及时获取关键信息,也就难以对司法案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
同时,这一事件也与国家巡视制度的有效实施紧密相连。中央巡视组肩负着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使命,是维护党纪国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而文章在巡视组驻鲁期间被删,无疑对巡视组全面了解案情和接收民意形成了阻碍,干扰了巡视工作的正常开展,损害了巡视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有必要将这一新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及时向巡视组进行反映,以便巡视组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事件全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删除行为以及相关的水军攻击,在客观上为原举报内容提供了全新的佐证。这些新出现的情况,能够帮助巡视组从更多维度、更全面地评估案件背后隐藏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例如,水军攻击可能暗示着存在有组织的力量试图干扰监督,他们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企图混淆视听,阻碍公众对案件真相的了解。而文章被迅速删除,也进一步表明某些人或势力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忌惮,害怕被曝光和审查。
这些新的证据材料,能够让巡视组更加清晰地判断是否存在有组织地对抗监督的行为。有组织地对抗监督不仅严重破坏了法治环境,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必须予以严肃查处。通过对这些新证据的分析和调查,巡视组可以深入挖掘背后的利益链条和黑幕,为公正处理案件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司法公正得以真正实现。
向巡视组及时反映删除事件,是维护中央巡视工作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必要举措。中央巡视组代表党中央进行巡视监督,其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当监督文章在巡视期间被删,这是对巡视监督工作的公然挑战,是对巡视组权威的不尊重。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处理,将会让更多人质疑巡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也会让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确保巡视组能够了解监督过程中遇到的人为阻碍,是保障巡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巡视组只有全面掌握情况,才能精准地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通过反映删除事件,巡视组可以及时介入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从而保证监督渠道的畅通,让巡视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反映此类删除事件,对于上级部门了解基层监督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层监督工作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而文章被删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反映出在信息时代,监督工作可能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干扰和阻碍,包括权力干预、利益输送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上级部门可以发现现行监督工作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以及网络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和网络信息管理提供实践参考。例如,上级部门可以针对此类问题,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明确对干扰监督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防止其被不法势力利用;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个案问题,还具有超出个案层面的制度意义,能够推动整个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省青岛市侯元祥案件背后,监督文章被删事件绝非偶然,映射出司法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监督之路的艰难险阻 。从文章被删的深层原因,到再次向巡视组举报的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不仅是一个孤立的案件,更是关乎司法公正和监督环境的重要议题。
我们坚信,中央巡视组肩负着维护党纪国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一定会对这一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巡视组拥有强大的监督力量和专业的调查能力,能够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巡视组的监督下,相关部门会依法依规处理案件,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透明,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司法公正和监督环境的建设,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中来。我们要勇于揭露违法违规行为,敢于对不正当现象说 “不”,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来源:天下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