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邀请省民族宗教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有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天,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邀请省民族宗教委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有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丹业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自2013年开始,省民族宗教委牵头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已连续实施完成四轮,今年启动实施第五轮。12年来,共建设了50个示范县(市、区)、482个示范乡镇(街道)、6040个示范村(社区),在示范村(社区)中培育了一大批示范户,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覆盖全省的示范引领格局。
他说,2024年12月,省民族宗教委印发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即第五轮示范引领工程,计划建设20—30个示范县(市、区),100个示范乡镇(街道),1000个示范村(社区)、10000个示范户,持续打造各具特色、类型多样、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计划每个示范县投入资金1500万元、每个示范乡镇(街道)500万元、每个示范村100-200万元、每个示范社区30-80万元。
“我们分类制定了建设目标”丹业介绍:一是示范县(市、区)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作出示范。二是示范乡镇(街道)建设,围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作出示范。三是示范村(社区)建设,围绕抓基层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在推动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流动融居,提高治理能力上作出示范。四是示范户要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团结、倡导文明生活、自觉移风易俗、模范遵纪守法上作出示范。
丹业说,2025年,省民族宗教委已下拨第五轮工程项目资金6.98亿元,持续把“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示范样板。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