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基奥仑赛 2025 IMS | 蔡真教授:真实世界数据揭示其长期存续与疗效奥秘——伊基奥仑赛治疗MM的T细胞动力学特征研究解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9:43 1

摘要:近日,一项关于全人源BCMA CAR-T细胞疗法伊基奥仑赛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在第22届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上公布,深入揭示了CAR-T细胞治疗后T细胞分化、耗竭和衰老的动态演变过程。本研究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细胞动力学特征,为理解C

近日,一项关于全人源BCMA CAR-T细胞疗法伊基奥仑赛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在第22届国际骨髓瘤学会(IMS)年会上公布,深入揭示了CAR-T细胞治疗后T细胞分化、耗竭和衰老的动态演变过程。本研究数据背后所反映的细胞动力学特征,为理解CAR-T治疗的临床获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聚焦真实世界,追踪T细胞长期动态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浙江省30例接受伊基奥仑赛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位随访161天(最长507天)。研究通过高频次检测,重点分析了CAR-T细胞及内源性T细胞在分化、耗竭和衰老等方面的时序性变化1。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中检测到CAR-T细胞持续最长至391天,这印证了伊基奥仑赛出色的体内持久性。

伊基奥仑赛赋能T细胞,展现独特优势

该研究通过高频次、多时间点的检测(总计6814个数据点),发现了若干关键趋势,这些发现与伊基奥仑赛的产品特性高度契合:

1.全人源伊基奥仑赛:免疫原性降低带来的表型稳定

研究发现,表达衰老标志物(CD27-)的CD8+ CAR-T细胞比例随时间推移保持稳定(p=0.766),而内源性CD27- CD8+ T细胞比例则显著增加(p=0.004)。

图1 CD27- CD8+ T细胞比例的时序变化

这一差异凸显了全人源伊基奥仑赛的独特结构优势——经过改造的CAR-T细胞采用4-1BBζ共刺激域,通常展现更好的持久性,尤其是全人源单链可变片段(scFv)识别域可降低免疫原性,减少抗CAR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减轻对CAR-T细胞的免疫识别与清除,有助于其长期存续并维持表型稳定。

2.全人源伊基奥仑赛驱动持久免疫

在研究细胞分化谱系时,团队观察到内源性效应记忆CD8+ T细胞早期扩增,但随后下降;而中央记忆CD8+ CAR-T细胞在后期阶段显著增加(p=0.005)。

图2 不同类型CD8+ T细胞比例的时序变化

中央记忆T细胞具备较强的增殖潜力与长期存续能力,在多项研究中与CAR-T细胞的体内持久性相关。全人源伊基奥仑赛接近人体的适中亲和力特性有助于减轻持续的高强度结合信号,避免因过度刺激而加速终末分化,从而促进中央记忆T细胞的形成与维持,为长期疾病控制提供了潜在的机制基础。

3.抑制性受体的时序动态及其治疗启示

在耗竭标志物方面,研究显示PD-1在CAR-T和内源性T细胞中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

图3 PD-1 CD8+ T细胞比例的时序变化

初始的耗竭标志物上调是T细胞有效激活后的常见现象。这与伊基奥仑赛的快速结合/解离动力学特性密切相关。回输后,CAR-T细胞在高抗原负荷驱动下迅速扩增并发挥杀伤效应,尤其以CD8+效应T细胞为主,同时调节免疫微环境,常伴PD-1等抑制性受体的短暂上调,与细胞扩增和炎症峰值同向变化,主要反映激活而非功能性耗竭。随着肿瘤负荷下降和免疫环境变化,T细胞逐步向记忆表型富集,抑制性受体表达下降,CAR-T细胞功能更持久,而患者的长期缓解与记忆样细胞比例升高正相关。相反,如抗原持续存在或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时,可见多种抑制性受体共表达,并伴耗竭相关表型上调,提示预后不良。这为CAR-T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和预后管理提供依据。未来需结合更多指标、更大样本与更长期的随访加以验证。

机制优势转化为临床获益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通过详实的数据,揭示了伊基奥仑赛治疗后T细胞动态演变的有利特征,这些发现与伊基奥仑赛设计特性一致。

全人源scFv设计克服了免疫原性,保障细胞长期存续。适中的抗原亲和力与快速结合/解离特性实现了高效杀瘤,同时减轻了T细胞耗竭,有利于形成记忆细胞2。低耗竭与持久存续最终转化为患者的快速起效和长期生存获益

伊基奥仑赛凭借其全人源设计和独特的动力学机制,不仅能快速起效,更能“授之以渔”,赋能T细胞,建立持久的抗肿瘤免疫。本研究为优化CAR‑T的随访管理与维持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后续需在更大样本与更长随访研究中加以验证。

蔡真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浆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常委

CSCO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参考文献

1.Cai Z, Han X, Hu Y, et al. 2025 IMS. PA-066.

2.Davenport A J,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115(9):E2068-E2076.

审校:Lesley、Moon

排版:Nicole

执行:Col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