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丨浙江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注入法治动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8:38 1

摘要:在浙江这片孕育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热土上,法治与文化正以深度融合之势,为基层治理注入鲜活动能,为群众生活点亮法治光芒,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征程中,一幅兼具文化温度与法治力量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9

22

全域覆盖 全景融入 全民参与

浙江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注入法治动能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林媛贤 吕佳慧

钱塘潮涌激荡法治脉动,之江大地厚植文化根脉。

在浙江这片孕育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热土上,法治与文化正以深度融合之势,为基层治理注入鲜活动能,为群众生活点亮法治光芒,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征程中,一幅兼具文化温度与法治力量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保障,法治建设也需要深厚的文化滋养。”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戴纪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浙江省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今年以来,坚持“两个结合”,深入开展“法润文化”专项行动,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务、涉外法治一体贯通提效,使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与现代文化同频共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呈现全域覆盖、全景融入、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创新场景浸润

推动法治文化“生活化”渗透

法治文化阵地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治精神的主阵地。

浙江实施法治文化阵地“焕新”工程,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法治文化由“点上出彩”向“全域绽放”升级。

迎着钱塘江畔的微风,走进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之江红驿吟潮驿”,驿站虽小,却是周边居民的“法治充电站”。“针对未成年人、快递小哥、小微企业从业者等不同人群,我们量身定制服务内容。”紫阳司法所所长许晓燕介绍道。

在杭州,这样浸润人心的法治空间并非个例。钱江北岸,一条熠熠生辉的法治文化带串联起望江宪法公园及8个法治驿站,将法治元素悄然融入城市肌理。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码头边,“拱墅运河普法号”游船缓缓启航,“‘一老一小’游运河”法治夏令营活动正在船舱内开展,十几位老人带着孩子翻看着法治主题绘本,市民老方感慨:“现在坐游船还能学法,真是一举两得!”

杭州市司法局构建以“运河律风、西湖法韵、钱塘法涌、富春法传、新安法澜、径山法晖”为主题的“六带联动”空间格局,将法治精神注入城市发展每一个角落,让法治文化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走进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崭新的民法典公园里,图文并茂的法律条文展板错落有致,通俗易懂地解读着法律知识;“一茶一法”直播间内,律师通过镜头细致地讲解茶叶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共富厅”里,村民们围坐一堂,围绕村里事务展开热烈讨论,村民议事成为新风尚。

“以前村民遇到纠纷总爱找熟人,现在大家都会先想到找法律。”长埭村党总支书记李卫东笑着说。

西湖区立足当地特色,将法治文化与茶文化深度融合,把沿线15个法治宣传阵地“串珠成链”,实现了法治文化与文旅产业的同频发展。

丰富载体表达

推动法治文化“艺术化”呈现

法治宣传活动与法治文化作品,是传递法治精神、涵养法治信仰的重要桥梁。浙江不断创新法治文化表达形式,让法治文化以“艺术化”姿态走进群众心中。

青山绿水掩映白墙黛瓦,枕碧书房飘溢法韵茶香。

9月12日,64位“法律明白人”走进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茶圣路上的沈家本历史文化园,馆长张勇将沈家本修订律法、力推法治的故事娓娓道来。“法学匡时为国重,高名垂后以书传”的题词悬挂堂中,字里行间不仅承载着百年法治理想,更折射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

吴兴区司法局积极开展“法治新征程与沈家本”系列活动,设计“家家普法”卡通品牌形象,打造“吴兴家本说法”普法直播间,指导沈家本历史文化园创作情景剧《家本返乡》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让传统法律文化深入家家户户。

今年以来,浙江省司法厅广泛发动各方力量,充分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法治文化活动时时新、法治文化大餐处处有”。联合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开展了“跟着微短剧来普法”、未成年人“六地六线”法治研学、农村留守儿童专项普法、“法润之江”主题法治文创作品征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宁波市司法局制作《当獬豸遇上宁波灰雕》《高空抛物“侦探记”》等系列普法短视频,培育“慈小法”晓法剧场、“奉法同行”普法直播间等普法品牌账号,开辟网络普法主战场,进一步创新法治文化传播方式。

绍兴市司法局深入挖掘梁柏台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创排戏曲《梁柏台·追逃》,举办梁柏台黑白木刻主题创作展,进一步激活文艺普法生命力。

舟山市司法局立足海洋特色,深挖海洋文化内涵,组建法治文化共建同盟,推动“海洋法治剪纸”“法治渔民画”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大众化传播;举办“海岛生活节・法治夜市”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180余场次,让法治文化在海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贯通全链发力

推动法治文化“社会化”赋能

浙江坚持系统思维,从制度保障、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全链条的法治保障体系,让法治真正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在制度层面,浙江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修订《浙江省旅游条例》《浙江省档案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文化领域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查,及时清理一批不符合文化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扫清文化发展制度性障碍。

在执法监督层面,浙江持续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督指导,加大对文物、文化遗产违法案件整改监督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监管一件事”改革,指导各地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整治炒票倒票、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执法司法协作,依法严厉打击防范盗掘、倒卖、走私出境等文物犯罪行为,为文化遗产保护筑牢“防护网”。

不久前,杭州市滨江区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以案释法” 培训会,通过拆解多起营业性演出违法典型案例,为演出公司、场所经营者等防范违法风险提供了清晰指引,得到广泛好评。

台州府城位于临海市,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宋韵之城,临海市创新推出“一所联一队”律师联系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工作模式,让执法工作既守住府城保护的底线,又兼顾民生温度,画出“执法严、民生暖、游客悦”的同心圆。

法律服务下沉,也为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浙江依托“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推动律师、公证、调解、鉴定等服务资源向文化园区、中小文创企业延伸。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3800余件,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龙泉市,“一站式”版权服务平台成为文创企业的“贴心管家”;在西湖区,针对游戏产业发展需求,编印《游戏企业风控法务指引》,助力浙江文化“新三样”走向国际。

如今,法治文化已融入浙江的城市街巷、乡村田野、群众生活,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着更加生动的浙江篇章。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