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女主播小玲遭“开盒”后,个人信息被曝光在国外一个社交群组里,组内还充斥着大量不堪的内容。此后,其经常收到大量的骚扰信息和电话,甚至有人威胁要去她的住处,她不得不搬家。
央视近期揭露了“开盒挂人”这一网络乱象。所谓的“开盒挂人”,即通过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
可怕的是,不法分子仅凭一个姓名即可非法获取公民 5 年内包括身份证号、住址、银行卡记录、出行轨迹、工作信息等全维度隐私信息,形成名为“开盒”的网络黑产。
被“开盒”者的个人信息一旦公开,就如同定时炸弹,即便暂时未受骚扰,未来仍可能面临各种风险。信息扩散后难以彻底清除,恢复原状极为困难。
据报道,网络女主播小玲遭“开盒”后,个人信息被曝光在国外一个社交群组里,组内还充斥着大量不堪的内容。此后,其经常收到大量的骚扰信息和电话,甚至有人威胁要去她的住处,她不得不搬家。
警方调查后发现,主犯周某在境外社交平台注册了一个“社工库”账号,通过代为查询信息或出租账号牟利,收费标准从20元至200元不等。
2023年到2024年3月期间,周某、唐某等6人通过域外软件非法收集、买卖、提供并公开明星、“网红”、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等800余人的个人信息,浏览量超过400万次。
今年4月30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000元;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6000元;同时追究6名被告民事责任。8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周某等人在国家级媒体上赔礼道歉,并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0万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组织“人肉搜索”并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被追究刑事责任,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等。对于未成年人参与的“开盒”行为,虽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由监护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近年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对此类乱象重拳出击。但整治“开盒”乱象,网站平台也应当好“守门员”。
网络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需加强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及时识别并处理“开盒”行为,对发布者采取禁言、封禁等措施。受害者应第一时间向平台举报,并向相关部门报案。公众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在网络上泄露敏感信息。同时,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来源:案件聚焦点一点号